成都市武侯祠有“三寶”,其中一寶是諸葛亮殿前的門聯,此聯是全國著名的楹聯“攻心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很多到成都旅游的人都游過武侯祠。游武侯祠的人,無不見過此聯。可是,知道此聯出于清末一位茶官及撰聯背景知道者并不多。
“攻心聯”的作者是趙潘。趙潘是清末劍川人,一生作聯不少,在《介庵楹句正續合鈔》里,共收錄了542聯。“攻心聯”是在四川成都所作。當時,趙潘是四川鹽茶使。
四川是我國種植茶最早的地區之一,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巴王給周武王上貢時,“貢單”上除了五谷六畜、桑蠶麻等外,還有“丹漆茶蜜”。四川天府之國的成都,茶業發展很快,是清代中央財政的一大財源。早在清康熙時期,清政府就加強對四川茶業的管理,除了建瀘定橋疏通川茶入藏外,還專門設置了茶官,管理茶業。
趙潘是清末的四川茶官。作為一個茶官,管好自己的茶事就是了。也許,很多茶官都會兩耳不聞社會,一心只管茶葉。但是,趙潘與別的茶官不一樣,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男子漢。他情感豐富,愛國愛民,對清末政府的腐敗與清末官員的兇殘,很為憤怒。
清光緒二十八年,新任四川總督岑春煊大動武力,殘暴鎮壓四川的白蓮教,趙潘對此有看法。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里,此祠是國內唯一君臣合奉的祠堂。是成都人為了敬奉蜀國皇帝劉備與軍師諸葛亮而建的。此祠,歷代四川為官者,都會進入成都后或節日時前往拜謁。
岑春煊也不例外,他率部前往武侯祠拜謁時,趙潘也參加了。趙潘站在諸葛亮殿前,眼觀武侯諸葛亮塑像,心思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攻心為上,寬嚴治蜀,心潮澎湃。他又眼看前來拜謁諸葛亮的岑春煊,心想他殘暴鎮壓白蓮教,與諸葛亮的治蜀完全不同。
于是,茶官聯情大開,撰寫下“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的名聯。
趙潘寫此聯,是在陪新任四川總督岑春煊拜謁武侯祠時觸景觸人而寫,是一個有情感的茶官的心聲。想不到,此聯,被人認為是“攻心聯”,當然,也有人認為是趙潘對岑春煊總督的“筆諫”聯。
不管是“攻心”還是“筆諫”,此聯一出,即引起蜀人的共鳴。因為寫此聯的背景,正是岑春煊動用武力鎮壓白蓮教之際。攻心指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攻心安撫之策;寬嚴指諸葛亮助劉備在蜀建權后治國安邦之綱。
趙潘此聯,世人叫好,但也有人為趙潘的直憨擔心,他們擔心趙潘會受到岑春煊的打擊報復。果然,此聯得罪了總督岑春煊,岑春煊后來把趙潘調離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