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以正山小種、坦洋工夫為代表的福建紅茶在市場上日益躥紅,與烏龍茶平分秋色,成為愛茶人的新寵,并且大有超越之勢。然而,在七八年前,福建內銷市場是烏龍茶的天下,福建紅茶幾乎無人問津,只有一部分出口海外。一個“無心插柳”的舉動,卻令魏文生就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后便“無法自拔”,傾身事茶不知勞。
魏文生是港籍歸國華僑,最初經營的是房地產。2004年,作為福建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委的他到福安扶貧,扶貧的主要項目就是幫助當地茶農實現“紅改烏”、“紅改綠”的茶類結構調整,也就是把現有的大量茶樹砍掉。“這長得好好的茶樹砍掉怪可惜的。”他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在與當地老茶師、茶農交談時,他了解到,福安坦洋工夫過去曾有著輝煌的歷史,而且喝起來一點兒也不比國際上知名的一些紅茶品牌來得遜色。“我想,既然是扶貧,干脆就留著繼續做,茶農制的紅茶,我包銷。”于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在他腦海中萌芽。2004年7月,在家族的一片反對聲中,他到福安松羅鄉承包了一家國營茶廠,并在福州繁華地段開了一家專柜賣茶,但幾個月都沒賣出去一罐,后來就改賣為送,送了一年多。在此過程中,他也在反復思考:中國有這么好的紅茶,曾被英國皇室視為珍品,至今紅茶仍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茶類,為什么不把它發揚光大昵?
就憑著這一個“為什么”,他以復興坦洋工夫為原點,并把這個點擴大到全省以至于全國的紅茶。2007年8月,他在福州開了中國首家以經營紅茶產品為主題的西式連鎖紅茶屋,將它定位成中國紅茶的“蘇。寧國美”。為了集齊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經典紅茶,他帶著員工幾乎走遍了中國所有的紅茶產區。據他回憶,有一次他開著父親留給他的“奔馳”,往返2480公里到安徽祁門,目的就是找到一泡原汁原味的祁紅。終于,在2年時間里,他將18種最經典的中國紅茶納入他的紅茶屋中,并給這18種紅茶起了一個很美的名字:十八茗秀。
他為福建紅茶乃至中國紅茶那份執著與熱情,還不僅僅止于此:他還曾邀請全國、世界各紅茶產區的專家和學者開講座、互動交流,編撰出版紅茶專著,舉辦公益性的紅茶主題活動等等。因此,茶界有不少熟悉他和元泰茶業的人,都覺得他所做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超出了一個茶企的能力范圍,更像是一個文化事業單位。
他還很有“野心”,不僅僅要推廣福建的、中國的紅茶,還要做世界的,他把企業的愿景設定為:讓中國紅茶再度紅遍世界。有人認為他這一“堂?吉訶德式”的想法很不實際,但他卻不以為然,自侃道:“復興中國紅茶的道路,道阻且長,充滿曲折,或許會成為先驅、先烈,也或許會成為先進、先知,但無論如何,能給后來者以經驗和教訓,那么我也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