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茶祖印象”如一匹橫空出世的黑馬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 “茶祖印象”成為業界內外和各級媒體廣為談論話題的同時,它的創辦人——黃成植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福地發跡 心系茶鄉1976年黃成植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水頭鎮,受當地風氣的影響,黃成植早早地外出自力更生,雖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創業之路亦是異常艱難且坎坷。
2006年,白手起家、幾經浮沉的黃成植在朋友的介紹去到了茶陵。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給了他重新發展的機會。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黃成植憑借一股不畏艱苦的干勁很快就在當地站穩了腳跟。隨后在茶陵投資建設占地1000畝的東山石材工業園,目前旗下已投產13家石材加工企業,其產銷模式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
然而,在建材行業風生水起的黃成植卻將目光投向了茶陵另一個少為人知的“寶藏”。
茶陵是一座歷史古城。因炎帝神農氏“崩葬于茶鄉之尾”而得名。相傳,神農氏曾在茶陵云陽山上采茶嘗茶,他教茶陵人采茶喝茶,茶陵人圍坐炎帝煮茶作歌成為了上古美談。茶陵產茶歷史悠久,也是歷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縣。
可是“輝煌”的過去并沒有給茶陵的現代茶產業發展帶來多少名氣,茶陵茶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甚至連本地人也不甚了解。
看到茶陵的茶產業與茶文化嚴重脫節的現狀,已當自己是茶陵人的黃成植一直耿耿于懷。
政商齊力 共譜茶文因為愛茶,黃成植一直有打造中國最大的茶葉基地的想法。機緣巧合下,他獲悉茶陵縣政府與他想復興茶祖文化的想法不謀而和。
2010年黃成植成立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通過一年的茶祖文化論證和發展茶產業的可行性研究與考察后,在2011年7月12日與茶陵縣政府與正式簽訂協議,以“復興茶祖文化、振興茶陵經濟”為目標,“展現中華茶史,傳承茶祖文明”為主題開始大做茶文章,建設總投資20億元,總占地面積12800畝的“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
“我們要用文化來帶動品牌,用旅游來帶動產品。如果能整合各項資源,讓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茶產業相結合,茶陵的茶產業將實現不一樣的跨越式發展。”黃成植說,“茶陵茶產業的發展,一定要有復興茶祖文化的概念。我們一定要讓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知曉——千年國飲,始于茶陵。”
復興之路 盡顯春風從項目啟動以來,“茶祖印象”和“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就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在“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項目研討會上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是“傳統茶業一種變革、一種提升、一種創新、一種深化”、 “是一個農業開發項目,一個土地復墾項目,一個綠色生態項目,一個文化建設項目,還是一個產業富民項目和農業產業化建設項目”;株洲市市委書記陳君文在“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項目現場辦公會上表示“這是株洲市的大項目、好項目,要作為省重點項目來落實”;株洲市市長王群在視察項目現場時說“這將是一個改變茶陵歷史的項目”,并要求株洲市、茶陵縣要把這個項目當成振興湘茶和農業產業結構轉方向的項目來統一認識、爭取多方面支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開發模式,積極打造中國茶界的精品工程。
2011年12月黃成植被評選為“2011年湖南茶業十大杰出人物”。頒獎會上,他代表公司捐贈100萬給茶祖神農基金會,作為茶祖文化宣傳、茶產業發展的公益基金。2011年12月26日,全國頂級茶葉專家和知名茶業品牌企業在茶陵共同見證了“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的盛大奠基儀式。
如今,第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與此同時茶祖印象推出的頂級紅茶“茶祖三湘紅”被評為第七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指定貴賓禮品專用茶;2012年5月30日在茶陵舉行的全國紅色旅游節活動中,全國各地23家頂級茶葉品牌匯聚茶祖之鄉,正式簽約入駐“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黃成植的茶祖復興之路正式揚帆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