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高,華茶人聯誼會榮譽理事、云南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云南省茶業協會榮譽理事,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副會長、顧問,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會長等。
原來,張老正在準備一個,由老科協舉辦的關于普洱茶的保健科學的講座。百聞不如一見,眼前的老人立刻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敬畏之感。不待我們說明來意,張老便與我們談起了他與茶的不解之緣,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修訂《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只為世人負責2012年1月7日,在昆明茶文化促進會年會上,《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修訂版正式發布,歷史悠久的普洱茶從此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科學的系統的工具書。修訂版的《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編委主任為云南省人大原常委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張寶三先生,主編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張順高先生,和云南省茶葉商會副會長、云南省茶葉協會秘書長蘇芳華先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本厚度堪稱普洱茶界牛津詞典的百科全書,在編寫和修訂的過程中,以及最終的順利出版,經歷了怎樣的困難。作為主編的張老,又做出了怎樣的奉獻。早在2006年,由數十位云南省茶界的專家學者合力編寫了一本《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即現在修訂版的前身。
當時,張老任主編。2007年4月,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舉辦的普洱茶高峰論壇上,《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正式與世人見面。然而因為準備時間倉促,第一版的百科全書有許多疏漏和不足。本著對世人負責的態度,治學嚴謹的張老決心要重新修訂《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從2009年開始,歷時兩年多,全書總計超過80萬字,修訂版的《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凝聚了張老太多的心血。每天要整理修改大量的資料,這么浩大的修訂工程本身就是一件體力活,況且極大部分都是獨自完成的,對于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來說實屬不易。張老一直沒有用電腦的習慣,富有童真的他也直爽地承認,自己學不來那東西,也沒時間學。由于身體和年齡的原因,張老的右手總會不由自主的顫抖,因此只能用左手書寫。影響效率不說,這無疑也讓修訂工作困難重重,而這個被迫養成的習慣已經堅持了四五年。
最后的《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改了又改,反反復復七八遍,所有書稿摞在一起可以齊腰高,這樣的工作不得不叫人肅然起敬,心生敬畏。修訂版的《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正式出版,了卻了張老的一樁心愿。在第一版的序言里,張老就曾經說過,希望《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可以每兩年修訂一次。而這樣的工作在將來由誰來接手,張老也表示了自己的憂慮。高風亮節,視茶為神圣事業同行的老師告訴我們,雖然現在張老已經不再擔任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的會長了,然而會里面的許多事他卻始終放心不下。由于住的遠,每次回會里指導工作都極為不便。為了不增加會里的負擔,張老甚至不愿意打車,卻以公交代步。一位享受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老專家,一位將畢生精力都傾注在茶上的老專家,一位獲譽無數,著作頗豐的愛茶之人,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這樣樸素的作風,讓人動容。問及現在的生活狀態,張老說,還是每天有許多的事情要處理,感覺比以前更忙了。協會工作,理論研究,開展講座,只要提起跟茶相關的事情,張老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每每談及云南茶葉行業的發展,張老說的都是"我們云南的……".顯然,湖北出生的張老,已經把云南當成了自己的家。1960年,從湖南農業學院茶葉專業畢業后,就到云南茶葉科學研究所工作,做了不計其數的考察,留下大量極具價值的文獻資料,轉眼半個世紀已經過去,張老對云南茶葉的愛之深切,大概是誰都難以理解的吧。張老想著為云南的茶業再做點事,在他眼里,這真的就是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必須盡到的責任,盡管他已經做的足夠多了。他想建立一個云南茶葉的博物館,以主題公園的形式,推廣和普及云南的茶文化。大概是"精神潔癖"吧,張老拒絕任何商業的行為加入到,這個他視為純粹而神圣的事業中來,這也是為什么在修訂版的《中國普洱茶百科全書》中,強調了理論建設。云南茶業的發展任重道遠,張老希望,無論是學者、茶人還是政府機構,可以齊心協力,早日振興云南茶業,就像清朝普洱茶作為貢品的鼎盛時期。
不知不覺,與張老的交談持續近三個小時。末了,張老饒有興致地帶我們參觀了他自己的小花園,細心地為我們介紹著他栽種的花和草,尤其給我們看了幾株他心愛的瀕臨滅絕的寶洪茶。突然間我隱約覺得,茶于張老而言,已經不再是一片葉子,似乎更像是一位親密無間的,他可以傾心交談的朋友。早些年,張老每年都要上茶山,無論春天秋天,風雨無阻,足跡遍布了云南的每一座大大小小的茶山。后來,每次張老都會收集一枝拐杖,他全視為寶貝。在那些一根根奇形怪狀的拐杖背后,誰知道藏著多少這樣一位老人與茶的感人故事?相關背景資料:張順高,湖北五峰人,1933年生,土家族,1960年于湖南農學院茶葉專業畢業后赴到云南茶葉科學研究所工作。
1961年,張順高和劉獻榮先生前往勐海巴達大黑山考察,發現了野生大茶樹,并于1963年在湖南《茶葉通訊》上發表考察報告,這是我國首次公布國內發現的樹齡最大野生大茶樹,被冠以"野生型茶樹王"名號,引起了國內外茶界專家極大關注。1967年至1974年,張順高受國家農業部派遣到非洲馬里援建茶場,被馬里總統授予二等國勛。1977至1980年,張順高又赴上沃爾特(即布基納法索)考察種茶可能性,任該國茶樹試種中國專家組組長。1980年至1988年,張順高任云南省茶科所所長期間,帶領干部、職工、科技人員全力推進全省茶葉科技研究、推廣,積極主動幫助勐海縣發展規范化密植速成生態茶園。1990年,調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工作。先后當任中華茶人聯誼會榮譽理事、云南省茶葉學會(1981~1997)副理事長、云南省茶業協會榮譽理事,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副會長、顧問,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會長等。2002年,帶頭創立昆明茶文化促進會,并擔任協會會長。2007年4月,榮獲第二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