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世界生產制作最好紅茶,是江元勛始終思索,從沒放棄的愿望。
2001年元勛企業擺脫困境后,“我要為世界生產最好紅茶”被提上議事日程,2002年1月17日,江元勛主持召開由葉興渭、祖耕榮、江素生、江素忠、龔雅玲等人參加的《關于如何生產制作最好紅茶》的討論會,會上大家各抒幾見,有的認為要從質量入手,樹立品牌;有的認為要從源頭入手,抓基地;有的則認為要立足保護區獨特的生態條件,改進工藝,從生產有機茶入手……等等,討論會最后決定成立“頂級紅茶”研發組,由江元勛任為組長、祖耕榮負責制定方案、葉興渭負責技術指導。
同年4月15日,受江元勛委托,祖耕榮、江素忠帶著葉興渭的書信,前往安徽蕪湖,向在那里參加第二國際茶業博覽會的張天福先生和駱少君女士匯報研制生產頂級紅茶的有關事宜,得到二位茶界前輩的肯定和支持。最后商議確定由江元勛、祖耕榮、呂毅、江素忠、龔雅玲等五人組成研發小組,立足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地理氣候、茶樹品種資源,從篩選適制品種,實施有機栽培、進行工藝改革、保證質量、樹立品牌等環節入手,系統開展頂級紅茶制作的探討研究。這為后來正山茶業公司“元正”、“正山堂”品牌的樹立,質量管理體系、食品安全體系的論證,金駿眉、銀駿眉、妃子笑、水底香、百年老樅紅茶的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由于生產制作頂級紅茶所要探討研究的東西很多,一時難免顧此失彼,所以一直沒有突破。
2005年7月15日,午飯后,江元勛與北京友人張孟江、閆翼峰等人,在桐木正山茶業公司門前竹間草坪納涼,見同自然村一茶婦,手持鐮刀路經公司。北京友人張孟江好奇地問元勛:“天這么熱,此婦拿鐮刀去干什么?”,江元勛予以答之。隨后張先生又說:“這么辛苦,何不增加一些成本,用芽尖像生產綠茶一樣做些高端紅茶試試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孟江不經意間的一句話,給江元勛帶來了啟發。元勛即電話與時任武夷山市茶場場長祖耕榮先生聯系,咨詢武夷山市茶場原用武夷名樅芽尖生產蓮心綠茶、青茶蓮心的生產工藝及技術要點,并征求祖先生意見,能否一試。祖耕榮隨即表示可以大膽嘗試。之后,江元勛便讓公司制茶人員溫永勝,以每斤茶芽40元的價格,讓該茶婦進行采摘。傍晚時刻,該茶婦共采摘茶芽頭1.5斤。江元勛與溫永勝、梁駿德等人隨后即按紅茶制作工藝進行萎調、搓捻、發酵、炭焙,得干茶三兩。
該茶條形呈海馬狀,色澤黑黃相間,干茶香氣獨特,發酵過程即有蜜糖香。第二天,江元勛即讓北京友人張孟江等共同開泡品嘗。當沸水沖入,頓覺香氣滿室,湯色金黃透亮,滋味甘甜爽口、潤喉、回味悠久,集蜜香、薯香、花香于一體,有高山的韻味,這就是后來被命名的“金駿眉”。
這之后,江元勛、祖耕榮、呂毅、江素忠、龔雅玲等五人,又在張天福、駱少君、葉興渭、葉啟桐等茶界前輩的指導下,從品種選擇、采摘時間、采摘標準、制作工藝,包括萎調、搓捻、發酵、炭焙的溫度、濕度、時間的掌握上進行反復試驗、分析、比較。
2006年基本定型并有少量上市,主要供給北京、福州等地友人品鑒;2007年,又根據品鑒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開始批量生產上市,主要以訂購為主:2008年正式投放市場并迅速走紅,現成為正山茶業的拳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