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初,太平猴魁就在世界上贏得聲譽。由于多種原因,“太平猴魁”后來在中國茶市聲名漸淡。如今,在“太平猴魁”的原產地,42歲的方繼凡正帶領鄉親們把“太平猴魁”打到了國際市場。他以光大茶文化為依托,帶動著偏遠山村騰飛。
黃山區新明鄉三合村是國家級生態保護村,方繼凡的祖輩就居住于此。方繼凡自幼學習植茶與制茶,對太平猴魁茶懷有深厚的情感,據說首次向世人掀起太平猴魁“紅蓋頭”的人,就是他的先人。茶產業也是這個村的主導產業,全村1400多人主要以發展茶產業為主。
退伍后辦過工廠,養過魚喂過雞,還曾到外地打工,方繼凡始終覺得要把“太平猴魁”的金字招牌打好。他決定重操祖業,在大學教授的專業指導下,他首先創辦了猴坑茶場。以“公司+農戶+基地”的形式,走訂單農業之路。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則按照企業要求進行規范化生產加工,企業引導茶農使用新產品、新技術。
如今,方繼凡在太平猴魁原產地核心產區———猴坑一帶建有太平猴魁有機茶示范基地400余畝,標準化綜合加工廠兩座,并吸納數十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到本企業就業。公司還在龍門鄉東坑村和太平湖鎮汪王嶺村建有太平猴魁示范基地,基地有專業技術人員,對附近的茶農提供免費咨詢、免費服務,并組織其他地方基礎較差的茶農進行觀摩學習,并以成本價為當地茶農提供優良種苗和生產物資。
去年春,方繼凡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當選后,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方繼凡不計個人得失,買了一部車用于為村里辦事,而費用卻從未向村里報過一分錢。三合村雖然是太平猴魁的原產地,可是多年來,交通和通信一直制約著這里茶葉經濟的發展。上任伊始,他就積極實施三合至猴村的太平猴魁“快速通道”和新明通往三合村(蘆溪坑)接線橋工程,解決當地交通狀況。
方繼凡一直以為村民們辦好事、辦實事為己任,在他的營銷策略下,太平猴魁價格近年來翻了近十番,太平猴魁的茶香,不僅飄出了大山,成功進軍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還東渡銷往日本等地。在他的帶動下整個黃山區生產太平猴魁的農戶近萬戶脫貧致富,戶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猴村的茶農人均年收入就達6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