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偉身上看不到那些貼在80后身上的標簽。他出生在西雙版納勐臘縣一個偏遠的哈尼族村寨,雖然生長在茶區,但由于普洱茶的百年斷代,茶在他的成長中沒有太多記憶,直到2006年他才第一次在茶馬司胡總的公司里見到普洱茶餅。張偉當時是因貧困大學生成為胡總的資助對象,他偶爾會去胡叔叔的公司幫忙,從那學到了很多有關普洱茶的知識。
張偉學的是市場營銷,大二時學了電子商務,一些同學在淘寶上開了網店,那時他對網絡銷售半信半疑,想著現實的商場已經那么多了,誰還會在網上買東西呢?但是在同學的慫恿下他還是在淘寶,上注冊了一個店鋪:啊卡普洱茶行。隨便在網上扒了幾張圖片傳上去,就不再打理了。就他還是騎著自行車冒雨把茶送到了客戶手上。其實,那個茶他是五塊錢進的,四塊錢賣出去的,還虧本了,但他別提多興奮了,這讓他終于相信真的有人會在網上買東西。
07年7月張偉畢業了,回想自己大學三年,在學校也算是風云人物,班長、學生會主席。一旦走出校門卻完全不一樣了,大學期間每次的社會實踐他幾乎都是以零業績告終。張偉總結了自己的三點缺陷:一是嘴笨,一面對客戶就張口結舌;二是太實誠不會忽悠;一不小心就會莫名其妙被客戶壓價壓到虧本;三是急于求成,最后反而功敗垂成。他得出結論:自己不適合做面對面的營銷。那做什么呢?張偉想起了被自己閑置已久的淘寶網店,張偉覺得自己雖然嘴笨,但是在網上用文字聊天反倒是口若懸河,見不到人也沒有那么多顧慮,打字的過程可以有些思考的間隙,似乎沒有那么容易被客戶忽悠吧。
那時的張偉一無所有,沒有錢進貨,連做網店必需的電腦、數碼相機都沒有。張偉說那時他就是憑著一股蠻勁撐了過來。沒有錢,就去求那些茶商讓他賒賬;沒有相機,就找朋友借;沒有電腦,就去網吧。張偉已經不記得吃了多少茶商的閉門羹,每次客戶要求網上交流,他就謊稱電腦出故障要重啟,然后飛快地騎著自行車到附近的網吧去上網,每次在網吧也不敢多呆,他總是找最便宜、環境最差的網吧,每天網費控制在3塊錢,就這樣,一年下來還是給網吧貢獻了上千塊錢。恰逢那時普洱茶大跌,銷售情況很差,每個月只有幾百塊的利潤,生活都難以為繼,還要靠弟弟接濟。談起那段經歷,張偉至今還感慨萬千,說是那時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轉機發生在2008年5月,朋友訂了一噸茶,結果沒有要,這個消息無異于五雷轟頂。收茶的錢是他東拼西湊,甚至借了父親的積蓄得來的。走投無路的他又憑著那股蠻勁把茶拿到網上拍賣,希望盡快把貨脫手。沒想到這樣一來不但迅速聚集了網店的人氣,而且很快就把貨全部賣出,他還凈賺了一兩萬,原本是一場騙局,卻讓他意外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把借父親的錢還上了,還買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
之后,張偉越做越有信心,他也不貪心,能賺點錢不虧本就行了,所以他網店里的茶價格都不高。這樣生意反而越來越好了。現在幾乎可以開網店的網站上都有他的“啊卡普洱茶行”。去年年底,他注冊了自己的公司——啊卡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他還會繼續努力把他的“啊卡”品牌做強做大,希望有一天有自己的工廠,能夠自己發酵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