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茶如坐”茶樓在市區開業,到現在生意還不錯。但一家茶樓的生意興隆并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很明確,形成自己的茶品牌——“如茶如坐”,產品包括多類茶葉、茶具等等。開同名茶樓只是打造這個品牌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打造茶品牌的靈感,來自日常生活里遇到的買茶問題。雖然現在茶葉的地理屬性劃分相對明確,比如安溪有鐵觀音、云南有普洱茶等,但是,茶葉質量參差不齊。想買品質有保證的茶葉,還得靠消費者能有雙“火眼金睛”。
那么,國內有沒有比較成熟的成品茶品牌,能讓消費者快速準確地找到適合自己并且品質有保證的茶呢?經過一番市場調查后,我驚訝地發現,在這個已歷經千年的行業里,專業的品牌意識似乎尚未滲透,全國性的茶品牌寥寥無幾。
從1997年開始,我就在上海經營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公司的不少業務都是關于商業品牌策劃案的制定。我知道,一個專業的、有系統的品牌能為一家企業或一種產品帶來巨大的效益。比如同樣是運動鞋,很多孩子第一個就會想到Nike。其實Nike的生產加工,眾所周知多數是外包的,單就質量而言,也未必比國內一些品牌的運動鞋好。顧客認的就是這個牌子,買的就是這個品牌代表的意義。
所以,此次轉型進入茶行業,我沒有去做傳統的茶葉行,而是直接確立與“如茶如坐”品牌相關的市場策劃、元素內涵等。今年7月份,我首先成立了溫州三元茶業有限公司,打出“如茶如坐”的牌子,主打產品是鐵觀音、巖茶和普洱茶。
畢竟之前做過不少品牌相關業務,在品牌的具體操作上我還是有一些經驗的。一個成功的品牌,獨特的包裝和顯眼的標識必不可少。“如茶如坐”的茶葉,是在標準數量的基礎上進行了真空內包裝,外包裝則是統一的橢圓形金色盒子;而且,不管是真空包裝還是外盒上,都印著明顯的商標和廣告語,這些外觀我都已經申請了專利。
我打算用茶樓和茶葉店相結合的模式來做品牌推廣。盡管“如茶如坐”茶樓并沒有選在鬧市區開,但來茶樓的顧客多數是喜歡清靜的,現在客流的逐漸增多也證明了我的選擇沒錯。下一步,我將開出多家茶葉店,以精心設計的店招和統一標識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