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火的酷暑里,烹上一壺醇香的熱茶,賞玩一把把精美的紫砂壺,就仿如掬一把流光在手中,體味到一種獨特的生活情趣……近日,“尹國楓紫砂壺藝展”在作家書店東山店開幕。江蘇省紫砂名人,工藝美術師尹國楓攜其50余件精品力作,親臨現場制作各式各樣的紫砂壺,推廣宣傳紫砂壺文化及其制作藝術。記者在尹國楓老師的帶領下,欣賞一把把精美的紫砂壺,走近宜興紫砂文化,品味其中那讀不盡的美……
紫砂壺的興起與中華民族的飲茶風氣緊密相連,早在北宋時期,江蘇宜興就已經有紫砂器的出土記錄,但紫砂制作成茶壺,還是到了明代正德年間。人們發現,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由于紫砂壺能吸收茶葉汁,用的時間愈長,泡出的茶葉味道就愈好,且泡茶保暖隔熱效果絕佳,盛夏也不走味不變色。人們也發現,紫砂質地特殊,入窯燒制不易變形,易于塑造各種器形,能充分發揮和表達紫砂藝術家的創造力。因為歷代文人對茶道的鐘情雅好,將詩文與書畫意境融于茶器,促使紫砂壺從原來單純的茶皿器具,蛻化成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藝術珍品,紫砂壺也就成了備受人們推崇的最具藝術感染力的文化載體之一。
年輕的尹國楓,來自江蘇宜興丁山,從小飽受紫砂陶藝的熏陶,大學畢業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五色土的懷抱,憑著對紫砂藝術的迷戀與執著,不斷努力學習,刻苦探索。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范偉群先生,并得到了蔣蓉大師的指點,對紫砂藝術有獨到的研究和見解,作品深受廣大客商收藏與喜愛并多次獲獎,曾載入《紫玉金砂》、《宜陶人》、《壺魂》等專業書籍,并于2002年創辦《戀紫居》工作室,成為當今紫砂界的一顆新星。代表作品有《潘壺》、《合歡壺》、《掇只壺》等,融入自己待人之誠信、做人之寬容、為人之正氣的精、氣、神。使茶壺既具有做工細膩、嚴謹、古樸、典雅且型用完美結合,充分體現出了以藝弘德、賞心樂事的藝術風格。
早前媒體對曝光部分企業造假宜興紫砂壺的消息一出,令很多人聞紫砂壺而色變,對宜興紫砂壺業也造成了負面打擊。尹國楓告訴記者,盡管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并熱衷于收藏紫砂壺,但其實很多人對紫砂文化以及紫砂壺的內涵的了解仍存在不足。作為宜興陶藝人,她覺得自己更有一種使命感去宣傳推廣真正的宜興紫砂文化。尹國楓表示,一把好的紫砂壺,實用是最基本的,同時兼具極高的欣賞價值,令賞者愉情悅性,最終以養心致養生。她認為,人無論身處多么浮華的世界,為生活如何奔波勞累,都要為自己的心靈留一個寧靜的空間,而紫砂壺就是這樣一個絕佳的載體,讓人們在喧囂中回歸寧靜,在浮躁中回歸純真,給人們帶來一個休憩的空間。
尹國楓向我們展示了她現場制作了兩天的紫砂壺,只見線條流暢、質樸簡練,一如她給記者的第一個印象便是恬淡和細膩。“這個要經過8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如果是復雜一些的造型,工序就不只80道了。”尹國楓告訴記者,純手工制作紫砂壺,最快充其量一天也只能做一把。最近,她創作了和字系紫砂壺,從壺形、線條都無不讓人感受到一種圓潤,融入了中國以和為貴,追求和諧的美好愿望。尹國楓告訴記者,每一件作品對于她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在從藝過程中,曾有過這樣的事,花了很多的心血創造出來的作品,在繞制出來后卻發現出現裂縫,當時真的感到很痛心。但是,當自己創作出來的作品,得到別人的欣賞時,心中的滿足感又無可言喻。紫砂壺創作之路就像人生一樣,充滿了各種酸甜苦辣,卻也令她著迷至今。
作品是一個人的名片,是主人情感的載體。一件成功的作品,是作者在技巧之上,用心與自然山川對話,融入對自然人文的感悟,將自己的審美訴求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尹國楓認為,紫砂陶藝是一種具有鮮活生命且能表現個人情感世界的工藝,就如文學作品一樣,好的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陶藝人在創作中,更要保留一顆從容的心,實實在在地創作,才能做出格調健康高雅的作品,給他人帶來真正的審美享受。
紫砂壺器形千萬,海納百川,設計思接古今、涵蓋方圓乾坤。尹國楓介紹,經歷千百年的演化,紫砂工藝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技術規范,但在傳統的基礎上,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使古老的紫砂藝術增強活力。尹國楓致力于純手工制作紫砂壺,純手工制作的紫砂壺每一把都具有獨一性,同時更強調作品的原創性,在她看來,這是人們鑒賞和收藏紫砂壺的重點所在,也是陶藝人不斷探索創新的動力所在,更推動著紫砂工藝之美不斷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