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家塢,說起敬愛的周總理在百忙之中五次到訪的故事,幾乎任何一個茶農都會津津樂道地說上半天。
1957年至1963年間,周總理曾多次陪外賓赴梅家塢,并將梅家塢作為指導全國農村工作的聯系點,關心和指導梅家塢的生產和建設。參觀炒茶場時,外賓看見村民炒茶全憑手工,很奇怪地問為什么不能用機器取代,總理代村民回答,“龍井茶不僅是飲料,還是藝術品,要求色香味形俱全,一定要憑手工、憑經驗炒制”。當總理看到茶農被柴火烤得滿頭大汗時,詢問“能不能改用電炒?”這一問,引出了一項改革:1961年,杭州鍋爐廠經過多次試驗,終于生產出適合炒茶的電炒爐,既保持了西湖龍井形、色、香、味的特色,又幫助茶農改進了炒茶條件。
梅家塢人始終記著總理的教誨:梅家塢應以種植茶葉為主,發展多種經營,種茶既能美化環境,又有經濟效益,要多多發展。
為緬懷偉人,激勵后人,村黨支部根據村民的愿望,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籌建梅家塢周總理紀念室的期望,得到了省、市、區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關注和支持。茶鄉人自籌資金,在曾經接待過周總理的梅家塢129號(原接待室)修建起了紀念室。展廳內陳列了反映周總理五次親臨梅家塢時的代表性圖片81幅、實物63件,并有電視錄像資料。特別是正大廳內懸掛著的巨幅丙烯畫,留給了參觀者“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他”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