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粵北山區的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四面環山,滿目蒼翠,山腳下一片片茶園里隨處可見采摘春茶的茶農。這個鎮圳頭村的瑤族漢子付文星今年種了40多畝茶,面積比去年擴大了一倍多。他說:“過去種茶賣不上好價錢,去年鎮里有了茶葉龍頭企業,還有了最低保護價,我賣了2萬多斤茶青,價格提高不少,收益是這些年來最好的。”
羅坑鎮所在地是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為了發展經濟,羅坑鎮過去想了很多辦法,鎮委書記黃華說,鎮里過去有十幾個小茶廠,還有幾個養豬場、養雞場,但由于規模小,無法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2011年,廣東省知名的茶葉專家陳杖洲幫助幾個茶商在羅坑鎮創辦了雪花巖茶葉公司,并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對簽約茶農采用保護價敞開收購茶青,價格從過去的每斤兩三元提高到了七八元,茶農們嘗到了甜頭。
記者在新建的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制茶車間外看到,工人們正在趕制春茶,這里的生產設備和衛生條件與村民的作坊式小茶廠相比好了許多。陳杖洲說,羅坑鎮高山茶品質好,通過精良的現代工藝加工,生產出的紅茶十分搶手,也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羅坑鎮中心壩村委會門前村小組組長劉萬強告訴記者:“過去沒有穩定的收購價,也不好賣,村民們種茶大多只是自家喝,今年我們村拿出20多畝地,跟雪花巖茶葉公司簽約,公司承諾最低保護價一斤7元,現在的收購價達到每斤13到15元。”
記者在門前村小組和雪花巖公司簽的合同上看到,茶苗由公司免費提供,公司收購茶青的最低保護價為每斤7元,即使遭遇嚴重市場風險,也有每斤4元的保底價。
夾背村的沈志賢今年承包了30多畝地種茶,也跟雪花巖茶葉公司簽了約。他說:“公司專門派人進行指導,什么時候施肥、噴水都是他們教。看到去年種茶效益好,我們村有好幾戶又開始種茶了。”
據記者了解,目前羅坑鎮的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500畝,全鎮1萬多人口中有2000多人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鎮里計劃將種茶面積擴大到1萬畝。與此同時,在羅坑鎮北部,一座投資2億多元的溫泉度假酒店已經動工,好山、好水、好茶是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韶關是廣東的生態發展區,對羅坑來說只要充分利用生態優勢發展經濟,羅坑就一定會變成‘金坑’。”黃華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