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河,在業界和愛茶的消費者心中,有“世界茶王”之稱。他的一些幕后故事也值得回味。
跌得再慘 也不趴下李瑞河的創業史充滿傳奇。1990年,臺灣經濟一落千丈,李瑞河破產了,朋友都以為李瑞河這下真的倒了,他也真的銷聲匿跡了2年。誰知道,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早已滲透到了他的血液之中,2年的修整后,他再度出山,而且是走出臺灣。當時的他,已經58歲了。
花甲之年再度創業,難度可想而知。但他就是不服老,說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疾炝撕枚鄧液偷貐^之后,他決定到大陸發展。理由是:大陸茶文化深遠悠久。并且還立下宏愿:“根植福建,香傳全國,茗揚世界”。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無年無節、不眠不休”的拼勁,要把他在臺灣經營茶業40年的經驗縮短為10年,在大陸再走一遭。
1992年,李瑞河到大陸創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福州天福茶業有限公司,屬下優山茶場面積1500畝,海拔1000多米,這里山清水秀,云霧繚繞,茶葉嫩綠無污染。
茶葉的故鄉給李瑞河帶來了好運,天福茶業蒸蒸日上,目前集團擁有8家公司、5家加工廠,先后在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設立50多家分公司,茶葉直銷連鎖店488家。天仁茗茶、天福茗茶已風靡世界,李瑞河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茶葉自產、自制、自銷連鎖經銷商,在業界創出了“世界茶王”的盛譽。
文化要老 經營要新茶是古老的產業,天福人采取了老行業、新經營的辦法,突破傳統茶莊的茶葉販賣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以質取勝,精選原料,實行標準化生產;從原料到成品的各道工序,質量都反復檢驗、嚴格把關,提高茶葉的品質,改善企業的形象;把傳統茶文化和新鮮經營方式結合起來,開發了茶葉系列產品700多個。
作為茶的傳人,李瑞河一直以弘揚中國茶文化為己任,秉承“取之于茶用之于茶”的信念,致力于茶文化的推廣。在臺灣,他先后創設了專事茶文化挖掘、整理、創新、教學以及舉辦各種活動的實體,成為中國茶文化復興的發起人、領航者。
現在,李瑞河先生賦予茶葉很多新的文化內涵。他在“天福茶莊”建了一座“思根亭”,使之與金浦池連心橋渾然一體,以表達其不忘根在大陸之意。茶葉如人,同祖同根。作為茶人,李瑞河當然知道茶葉的根在祖國大陸;作為茶商,他更知道全世界最大的茶葉市場在祖國大陸。早在1988年,他就“冒險”來祖國大陸考察茶葉市場;現在,茶的傳人終于回到了茶的故鄉。
在他故鄉漳浦縣的天福茶莊內,有一把重約13噸的世界最大的茶壺,堪稱一絕。莊內一天24小時為過往游客免費奉茶,里面有山有水,坪草如毯,雕字巨石星羅棋布,點綴其間,還有小梁山瀑布,隧洞等景點,小橋流水,營造了濃郁的茶文化氛圍。茶莊內還建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館———天福茶博物館。身為天仁茗式茶、天福茗茶兩個世界知名品牌的總裁,他以弘揚中華茶文化為己任,大力推廣茶文化,宣傳這種“中國國飲”。他的心愿是讓茶葉從日常生活的飲料提升為藝術這一高雅層次,弘揚中華民族茶文化,以茶會友,促進兩岸茶產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