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任何一件東西都并非一開始就完全通曉,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與經歷后積累的經驗,就像玩紫砂壺。紫砂這類玩件看似簡單其實里面的名頭可多著呢,首先它是一種實用器具,就涉及到材質的真假,再者它是一種玩把收藏物件,又涉及到工藝與名家等等,試問哪一位資深的紫砂玩家沒有因此交出一筆“學費”,他們就告訴新手玩家,玩紫砂壺要多看多問多思考,沒有這些的積累是不行的,他們獻出自己的經驗之談,總結起來就是四忌一重視。
第一忌:不要相信故事。所有人都知道講故事是老套路,已經是用得很爛的手段了,但即使是如此這種手段仍好使,還是會有人上當,其實這些并不奇怪,如同電視里演的那些騙人的案例,很多都是老騙術在新時代的今天仍是會有人中招,這是因為有些人給老騙術穿上的新衣服,變得更加精名了。
以前的故事冗長老套,聽著就假,但現代人講究簡潔精練,點到即止,相反效果卻是相當好,例如:我以前是一個老干部,喜歡玩老物件,收藏了很多,那個時候這些都便宜,這里賣的都是那個時候收的,所以便宜,現在這個價根本收不來。像這些故事都一些古玩城的人常說的故事,故事非常簡單,但說起來特自然,不是一般人根本無法變破。
第二忌,不要過于追求精。很多玩家特別注重精,這些主要包括名家、精工、品相,一旦三樣都沾上都會特別危險。而為什么不能貪精呢,別的不說像紫砂器在以前是實用器型,誰會管名家與否,普貨老百姓用,高貨達官貴人用,從來沒用過的始終在盒子里收藏的老紫砂不是沒有,但是鳳毛麟角,看看博物館的收藏,很多一流名家的作品(如陳鳴遠 陳曼生、子冶等)都是經過實用的,即使如此也不妨礙他作為名作在博物館展覽,所以當你看到一把很完美的古壺時一定要多起一個心。另個價格便宜的也不一定沒有好東西,就是傳說中的撿漏,但撿漏需要有資深的水平和經驗作支撐,還要工勤勞和運氣。而特別明了的東西一定價格不菲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沒有例外。
第三忌:不求甚解。無論是看展會還是在市場看東西都要認真仔細,切忌心氣浮躁走馬觀花。形制,泥料,工藝,款識,年份,品相等等因素,都要一一觀察到位,并不斷總結,不能圖省事,大概齊,看不到位或看不仔細,其實跟沒看也差不多,因為紫砂收藏熱以來,無論哪個年份的壺目前市場上都有仿貨,仿貨已經從明代仿到了現代,一眼看不到,就有可能打眼失手。
第四忌:不要長期脫離市場。馬未都老師說:“我之所以很少上當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脫離過一線市場。”白明老師說:“三個月不去市場就上當。”收藏要腿勤,有熱情自然就腿勤,這個不用說,沒事就市場轉轉去,沒的可買也跟行里熟人聊聊天,很多信息都是這樣交流的,當然,每批次的新仿出爐,你也會第一時間看到,保持這樣的了解度,自然不打眼不吃藥。
一重視:重視老紫砂殘片殘件,不要輕視殘件殘器,學學“片兒白”老師,玩瓷片都能玩出成績。 目前,紫砂相比瓷器還稍微樂觀,至少還沒發現故意做舊的紫砂殘片,而各種瓷片的做舊干脆已經變成一個固定的門類了。因此,從殘片殘件入手學紫砂還是比較可行的好方法。紫砂殘片和殘器蘊含很多豐富的信息,泥料 工藝 的時代特征非常清晰,可以解讀到很多內容。成本又低,學費便宜。況且,很多老紫砂殘片和殘器仍然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經濟價值也不會虧損,好過于花錢不多的大新活。
以上是一位資深的紫砂玩家提出的幾條紫砂淘寶經驗之談,在這個基礎上,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在追求精方面稍放松點,嘗試著收一點高品質的紫砂壺,但前提是不要過急,需慢慢來,得是收一件讓他對一件,這樣不但積累了好藏品還積累了經驗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