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香是人類的本性。可能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人類對大自然中的香氣便有了特殊的需求和喜好。人之喜香,如木之向陽、蝶之戀花,是人原始本性的顯露。
在我國,用香的習俗應該始于黃帝之前,而且在那個被許多人認為是虛幻的時代,人們用香就已經到了非常奢侈的地步。從滿足保健養生的基本需求,發展到成為權利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人們不僅涂香、佩香、食香、釀酒,香柴筑屋、香藥鋪地,香泥涂壁以至濫用。更為浪費的是祭壇上、宮殿外的高臺上香藥堆積如山,晝夜不停的焚燒,光芒萬丈,香聞百里。自然界中的香類植物受到了毀滅性的采伐,那些需數百上千年才可長成的檀木林成片的消失了。
開始膨脹的欲望,帶來的不僅是對自然的破壞,更重要的是一顆顆平靜的心開始出現了不安和躁動。錦衣玉食、歌舞歡宴、高屋大廈、濃香、美酒、妻妾成群,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目標。社會秩序和人們的身心健康,人天和諧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為了防止為物欲所累,導致人天秩序的崩潰,黃帝發出了“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的詔令。希望人們能不為物欲所惑,抱樸歸真,保持性命的相合以順天應地 ,使人類真正健康的發展。
黃帝告訴人們,香氣對養生有著獨特的作用:“五氣各有所主,唯香氣湊脾”,但過之則傷。脾胃和則體健,五臟和則本性安、德根堅、智慧生。在后世的發展中,中國人用香始終把養生養性作為其根本目的。使之性命和合、心境平靜、真情坦露,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相處。以此,才萌發出了有利于人類健康發展的創造力,恬淡雅致與芬芳的和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