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后期景德鎮(zhèn)官窯。康熙四十四年到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zhèn)督造瓷器,故名。釉色以寶石紅、寶石藍、寶石綠最佳,寶石紅有“郎窯紅”之稱。法國人稱“牛血紅”。在紅釉中最杰出。
郎窯紅中釉層較厚,色澤渾暗,泡沫大又多,釉面有棕眼的稱牛血紅。郎窯的最大成就是高溫銅紅釉的燒制成功,把早在200多年前明代中期就失傳的高溫銅紅釉燒造技術(shù)又恢復(fù)起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銅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在不同的燒制氣氛下,銅的呈色是不一樣的。正常的銅紅是在還原氣氛下的呈色,但由于古代窯火、窯溫等控制并不是很精密,常常會出現(xiàn)燒制失敗。
郎窯紅釉色深艷,釉面流動性較強,器身越往下紅色越濃重,因似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凝釉肥厚,釉色紅艷清澈??善肺顿p玩而不倦于手。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艷的一種,其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zhì)感,開紋片并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艷,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瑩澈濃艷,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郎窯紅器足底釉有米湯色,蘋果青色,均顯露紅色的斑暈,偶然也有紅釉底和白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