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與各類瓷器結下不解之緣,(宛如宋丹丹的白云大媽與“火”哈哈),碗碟以瓷質為主,茶具、花瓶、糖罐、酒瓶...誰家沒些許瓷器呢?不過由于太熟識,反倒對其不經意了。
今天我們與小伙伴們分享的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種,即墨彩。是以艷黑為主,兼用礬紅、本金等彩料在白釉面上描繪圖案,經彩爐烘烤而成。墨彩為五彩、琺瑯彩、粉彩瓷器中常見色彩之一。
以下是我們收到的江窯的墨彩荷花、牡丹蓋碗。
墨彩瓷的燒制方法是在燒成白中泛青的次優上繪畫上水墨彩,然后經低 溫燒成。墨彩以水墨彩繪為主,并加以部分粉彩,如藍粉、淡黃等彩色、但在每件器物畫面上所施加的粉彩面并不大,僅起到點綴的作用,這種畫面處理方法以雍正時期最為突出。而現代墨彩瓷中寶瓷林的器物仍然保持著這個傳統。
墨彩始見于清朝康熙中期,流行于雍正、乾隆朝并一直延續直清末、民國時期。康熙時的墨彩色澤濃重,彩釉配制純凈,上涂一層玻璃白,燒就的墨彩漆黑瑩亮;有以綠彩為底者,更為瑩亮濃郁。其制品白釉地多微閃青色,紋飾多以花鳥為主,畫風深受同時代畫家的影響。到雍正、乾隆年間。墨彩多用國產料仿燒水墨琺瑯效果的瓷器,猶如白紙作畫,濃淡相宜,潔凈素雅。清末、民國時期亦多有仿造,但不及康、雍、乾時制品精美。
這些年,逐漸開始喜歡這些溫潤如玉,晶瑩似冰的瓷器,尤為景德鎮的瓷器——器形,大氣卻不霸氣,透著中國文化精髓中的溫和與圓融;畫功,極為細膩又線條明快流暢。
本打算以國文習慣把標題命名為“我和瓷器”,后來想,還是應該把“我”往后面放。再后來想,還是只以墨彩命名吧。必定,瓷器之所博大精深實乃吾輩望塵莫及,甚至于,將自己與瓷器連在一起都該是幸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