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紫砂壺——“紅山陶魂”。
特產簡介
紫砂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于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制品,其特點是結構致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如果說,咱遼寧有一種特產,可以追溯到史前,那就是喀左紫砂。
早在7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這里的人們就開始用紫砂制作陶器了,在喀左東山嘴的祭祀遺址、牛河梁遺址都出土了筒形罐、斜口器、甕、帶蓋罐、裸體女人、女神泥人等大批陶器。
喀左紫砂,是當地特有的一種稀有陶土紫砂,又叫五色土、南沙。用它為原料制成的陶器,色澤紅紫,質地細膩堅硬,適于雕刻,易于著色,透氣性、可塑性、穩定性都好。
紫砂還是其燒成品的一種統稱,是一種炻器,是一種介于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制品,其特點是結構致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用紫砂花盆栽花,不爛根、不掉葉,花色艷麗;用紫砂器皿裝糧食,不易酸腐。尤其是用紫砂茶壺泡茶,不失原味,色味俱佳,時間長了,茶垢還會堆積成“山”,被人們美稱“茶山”。
喀左天佑陶藝的董事長梁海江介紹說,從紅山文化、小河沿文化時期,到商周時期,喀左地域制陶歷史不斷。戰國時期,這里的人們以紫砂原料為胎制作器皿;到了漢代,喀左地域的人就開始制作紫砂茶壺。從老爺廟興龍溝出土的茶壺,紫砂為胎,3條足,足高1.8厘米,通高7.3厘米,腹直徑10.5厘米,做工精細,代表了當時的燒造水平。
延續發展到今天,喀左的紫砂產品種類繁多、造型新穎,有盆、壺、瓶、茶具、酒具、文具等不一而足,看盤、壁掛、驚馬、奔馬等工藝品更是栩栩如生,有著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梁海江說,兩年前他們從浙江龍泉、江蘇宜興聘請來周明亮、劉曰明兩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合作發掘研制開發出紫砂系列產品上百種。
喀左紫砂產品的裝飾工藝水平也很高,畫面的設計、雕刻、設色都十分講究。其美麗外衣除了大量采用傳統的刻畫工藝外,還用上了浮雕、印花、透雕等工藝手法。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喀左又引進了江蘇宜興的紫砂技術,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喀左紫砂發展到鼎盛時期,生產企業十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