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題目,懂茶的朋友都會會心一笑,知道這是說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過一屆博覽會,茶界稱之為“巴拿馬賽會”,中國有不少茶葉在賽會上獲獎。
到有關茶葉的網站上查一查,你會發現至少有十幾種茶葉自稱當年在“巴拿馬賽會”上獲獎,隨之而來的就是疑問:怎么會有這么多的茶葉在一次賽會上得獎?“巴拿馬賽會” 是什么水平的展覽會?得獎的含金量有多高?哪些茶葉真得在賽會上獲獎?
“巴拿馬賽會”的譯法五花八門,有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有譯“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的。我們現在在一張當年獲獎證書上可以看到,這次博覽會的全稱是“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擱現在,叫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是也。
歷史上最早一屆世博會是1851年倫敦世博會,有中國公民以私人身份參賽并獲獎。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清政府委派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全權負責參賽事宜,赫德派遣在海關工作的一位外籍人員包臘作為中國政府代表,攜帶了一些中國商品在維也納賽會上展銷。1876年清政府派出代表團參加在美國費城舉辦的世博會,中國政府代表團的成員幾乎全是外籍人員,只有一名中國人李圭。據李圭著《環游地球新錄》載,費城博覽會中國館陳列了各省茶葉,中國展品“以絲、茶、瓷器、綢貨、雕花器、景泰器,在各國中推為第一”。1905年世界博覽會在比利時小城列日舉辦,清政府派員參加,參展華商總計17家,陳列商品有茶葉、瓷器、景泰藍、繡貨、綢緞、古玩、玉器、雕刻、木石等。據說中國在這次博覽會獲得超等榮譽獎暨金銀各等獎牌共100枚,但時下似乎沒有哪一種名茶證實自己在列日獲過獎。
1915年世界博覽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因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故稱為“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巴拿馬賽會” 參展國31個(一說41個)。當時民國政府成立不久,高度重視這次世博會,赴會中國官員約有40人,耗資9萬元建中國展館,參展物品重達2000多噸,展品多達4172種,參觀中國館的人數超過190萬人。
“巴拿馬賽會” 獲獎等第分為:(甲)大獎章,(乙)名譽獎章,(丙)金牌獎章,(丁)銀牌獎章,(戊)銅牌獎章,(己)獎詞(無獎牌)共6等。至于中國獲獎數目,也有不同說法。一說共獲得1211項獎;一說獲大優獎章123個,金、銀、銅牌獎582個;一說共獲得1218項獎,其中甲等大獎章74枚;一說共獲得大獎章56個,名譽優獎章67個,金牌獎196個,銀牌獎239個,銅牌獎147個。總之是大勝回朝。
到底哪些中國茶葉在1915年“巴拿馬賽會” 獲獎?以《中國名茶志》的記載最可信。因為《中國名茶志》是“九五”國家重點圖書,由國家農業部常務副部長擔任編委會主任,具有權威性;該書是物產志,具有嚴肅性;各號目名茶由所在產茶省專家撰寫,具有真實性。
《中國名茶志》記載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獲獎的中國茶葉是:
浙江惠明茶;
安徽祁紅;
安徽太平猴魁;
安徽九華毛峰;
安徽太極云毫;
江西婺源珠蘭精;
江西狗牯腦茶;
河南信陽毛尖
廣西南山白毛茶;
貴州都勻毛尖。
其中祁紅、九華毛峰、太極云毫、狗牯腦茶、信陽毛尖獲得的是金獎,金獎并非最高獎項,只是丙類獎項。惠明茶、太平猴魁、婺源珠蘭精記載獲得一等獎,是否可以理解獲得甲類獎項?廣西南山白毛茶獲得二等獎,那就應該理解為高于金獎。最弄不明白的是貴州都勻毛尖,記載獲得“優獎”,甲類獎項又譯作“大優獎章”,乙類獎項又譯作“名譽優獎章”,不知都勻毛尖得的是哪個?
最誠實的是湖北車云山毛尖,參賽“獲得好評”,就是沒得獎的意思。
至于有些名茶,自稱參加了1915年“巴拿馬賽會”,但語焉不詳,只能存疑。還有一些名茶,宣稱參加了“巴拿馬賽會”,但不是在1915年,我想他們參加的可能是在巴拿馬城舉辦的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