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銀梭的原產地是陜西省南鄭縣,沒有多么長遠的歷史,說到底是純商品茶。是當地的某茶果公司,初衷是為了業務增長,開發研制而成。
商業動作帶來了公司原本沒有想到的成功,茶葉不但在1986年通過國家的品質鑒定,名氣還越來越大。一些技術人員開始關注,并進行了改良。于是,茶區開始在秦嶺以南的漢水流域上游推廣種植,產量在經濟的刺激下很快就有了提高。同年,以產地和外形作為主要依據,得到“漢水銀梭”的冠名。“漢濱銀鋒”也借其鋒芒,躋身陜青。 秦嶺以南的巴山北麓,其氣候對于茶葉生長來說非常有力,因為雨水不但充足,而且有些特殊的規律。對秦茶稍有興趣的人,都會不經意地稍稍關注一下這個地區。
平利縣就在巴山北麓,境內的八仙鎮以山地為主,海拔達1000米以上,名列8大秦茶的“八仙云霧”,就產于此地。 小有名氣的“嵐皋劍春”、“龍安烘青”也在左近出產。
位于安康市西南漢江上游15公里處的瀛湖,不但是安康市的主打景點,而且是“瀛湖仙茗”的主要茶區。瀛湖仙茗,產量極少,很少有機會可以喝到。
巴山北麓“三峰峭立,二水環繞”的午子山,不但是陜南道教活動中心,更是聞名遐爾的“午子仙毫”系列茶的主產區。“午子翠柏”、“西鄉翠芽”等都深深扎根在這里。
漢水銀梭雖然與午子茶屬于近鄰,但是在滋味上與午子差異顯著。午子仙毫有著濃郁的秦茶特點,而漢水銀梭,帶有浙江綠茶的鮮,河南綠茶的爽、安徽綠茶的活。香氣上也和秦茶不走一路。我常想,說到陜青的叛逆,那首推漢水銀梭了。
所以,如果不特別說明,品茶者很難判斷出銀梭是秦茶。精品漢水銀梭的鮮葉采摘以一芽一葉為標準,但是我們喝到的多半,不是這樣的精品。制茶的手法參照龍井,加上“銀梭”的名字,茶形都要特意做出扁平似梭,但是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毫丟了很多。我推測,叛逆的來源,這也是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