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峰雪蓮的制作工藝
前峰雪蓮是江蘇省80年代新創制的名茶之一。1985年在農牧漁業部、中國茶葉學會聯合召開的全國名茶展評會上,被評為部優質茶。1989年全國名茶評比會上,榮獲全國名茶稱號。
江蘇溧陽縣社渚農場是前峰雪蓮的誕生地,它位于天目山余脈伍員山下的前峰山麓。這里地勢、土壤、氣候等生態條件良好,適宜茶樹生長。茶樹多生長在丘陵的坡地上,為自福建引進的優良品種——福鼎大白茶。每年清明前后開始采摘,采摘標準為新萌發未展開的芽苞,芽長2.5厘米左右,芽粗0.2~0.3厘米。通常制500克高級雪蓮茶需采6.0~6.2萬個茶苞。幼嫩的芽葉,豐富的內含成份,為形成雪蓮茶的品質風格提供了先天條件。采回的芽苞必須經過揀剔,剔除魚葉、單片等夾雜物,以保持原料的勻整度。揀好的芽葉薄攤在竹匾上,攤放1~2小時,待表面水分蒸發后方可炒制。
炒制的主要工藝是:殺青、揉捻、搓揉顯毫、干燥四道工序。
殺青:高溫殺青,以抖為主,結合悶炒,適當旋轉抖炒,達到失水、鈍化酶活性,停止內含物質發生變化的目的。殺青鍋溫控制在150~180℃,投葉量200~250克,歷時5分鐘左右。起鍋后的殺青葉,放置在竹匾內抖散冷卻后進行揉捻。
揉捻過程應注意解塊散熱,以防止葉色悶黃,香味欠爽。揉捻歷時5分鐘左右。
揉捻顯毫:目的是促使外形條索卷曲,茸毫顯露。鍋溫掌握低、高、低的原則,下鍋鍋溫60℃左右。開始采用抖、搓手法,將茶葉置于雙手掌心,順同方向搓揉,時而搓揉,時而抖散解塊,防止茶葉結塊。搓團用力由重到輕,開始芽葉韌性較大,易做形,必須用力搓揉,使其條索緊結卷曲,茸毫逐漸顯露,條索完整不碎,隨著芽葉含水量的減少,葉質逐漸轉硬,用力應輕,以防損傷茸毫、搓碎茶葉。當芽葉達七、八成干時,進入文火干燥工序。搓揉歷時15分鐘左右。
文火干燥:鍋溫50℃左右,通過均勻翻炒,達到固定形狀,增進香氣,蒸發水分的目的。當茶葉有觸手感,捻之即成茶末,含水量6%以下,起鍋攤涼。
炒制好的雪蓮茶極易吸潮變質,必須妥為貯藏。最簡便的貯藏方法,是塊狀石灰吸潮法,即將茶葉用紙包好,放在具有塊狀石灰包(布袋裝)的缸內或鐵桶內,加蓋密封貯藏。雪蓮茶包裝采用盒裝,每盒50~100克。包裝盒內襯鋁塑袋封,外套設計別致的紙盒,再用透明紙封包,放在干燥通風處。這種包裝的茶葉,當茶葉含水量在6%的條件下,通??少A藏5~6個月,成品色、香、味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