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新聞網訊 我市春茶開采在即,昨天,記者走訪了儀征幾家茶場,這些茶場當家人在為茶樹長勢喜人高興之余,也為找不到技藝高超的炒茶師而煩神,盡管開出的條件相當優厚,月薪已經達到4000元左右,但仍是一“師”難求。
炒茶師成了香餑餑
眼下即將進入采茶旺季,有著精湛炒茶技術的“老師傅”一下子吃香起來,我市不少茶葉公司紛紛開出高薪聘請炒茶師。已過不惑之年的吳剛是儀征謝集鄉鄭營村人,從小就和茶葉打交道的他,練就了一手好技藝。“每年都有不少茶場叫我過去幫忙炒茶,條件還都不錯。現在還被一家茶葉公司聘為顧問,一邊炒茶,一邊傳授技藝。”
可像吳剛這樣的炒茶高手并不多,揚州一茶葉公司負責人說,現在找個成熟的炒茶師真是太難了,每月4000元薪水在儀征當地很難找到合適人選,今年就從外地聘請了幾位老師傅加盟,過兩天就派專車把專家接來。
炒茶技藝后繼乏人
這兩年炒茶師隊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尷尬,炒茶技藝后繼乏人。如今,在我市茶葉種植比較集中的捺山茶葉基地,懂炒茶技藝的七成以上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
42歲的吳剛炒了20多年茶,他攤開雙手,向記者展示長年接觸高溫留下的厚實繭子,還有皮膚被燙焦后留下的印痕。“炒茶可是件苦差事,要學好這門手藝,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你說年輕人怎么會愿意學?”他說。
儀征一茶葉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現在茶葉生產雖然逐步向機械化過渡,可還是需要有經驗的炒茶師來把關,根據茶葉采摘的時間、氣候等情況來炒茶,特別是極品茶更需機械制茶與手工炒茶緊密配合、相輔相成,保證茶葉品質。現在茶場里成熟的炒茶師也就20多個人,到茶葉采摘旺季,每人每天要炒制茶葉50多公斤,一個個忙得不可開交。
要重視炒茶師培養
“隨著儀征茶產業的繼續發展,炒茶師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揚州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聘請短工性的炒茶師,只能一時提高茶葉品質,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當地炒茶師,提升總體水平。”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現在不少茶場都非常重視對年輕炒茶師的培養。儀征市綠揚春茶葉公司是國營茶場,他們每年都要對現有的20多名炒茶師進行集中培訓,并且在待遇上給予保證。這些炒茶師每個人都帶了幾個徒弟,以老帶新,讓他們盡快掌握炒茶技藝,使炒茶技藝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