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益體
喝茶為什么這么流行?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取用方便,價廉物美。現在知道的茶有1500多個種類,口味不同的人都可以各得其所。但茶之所以能通行天下,其最主要原因之一還在于茶有健身益體之巧用。簡單地說,就是:飲茶有益身體健康。
公元8世紀的時候,中國茶圣陸羽曾有言:長久飲茶,能使人精力充沛,頭腦充實,意志堅定。歐洲關于茶的最早記載中也說,茶可以用減輕胃痛,醫治痛風。英國第一本介紹飲茶功用的小冊子中提到飲茶可治療“關節痛、風寒、水腫和壞血病,可使人精力充沛、充滿活力”。此外,它還“無任何副作用,有延年益壽之效,可使人清心明目”。
現代科學研究已證實,茶真是上天賜予人類的一種萬驗靈藥。最近的研究表明,茶中的咖啡因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另兩種重要元素--可可堿和茶堿也能起到上述兩種作用,同時還能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輕微地刺激以及,并有利尿作用。某些種類的茶能降低膽固醇,從而極大地減少心臟病的危險。
奇異身世
關于飲茶的起源,有許多有趣的傳說。中國的傳說中說,5000年前,一天,神農氏在路旁的一棵茶樹下休息,像往常一樣,他在樹下燒起了水,這時候,有幾片葉子飄落到了熱氣騰騰的鍋中。他用一根木棍撥弄著這幾片葉子,并把它們挑了出來。然后,他又仔細地品了品水,水的味道不錯。還有一股濃濃的香味。就這樣,神農氏發明了茶。
在古代中國,茶與宗教密不可分。道教認為,茶是“長生不死”之神藥,好茶是道教的三大罪過之一。佛教認為,世間最好的茶應得自神泉。沒有人能抵御茶香的誘惑,而飲茶有助于凝神定性,提升精神,能使飲者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12世紀,禪宗傳入日本后,茶開始在日本流行。幾百年滄桑,禪和茶已經完全融入了日本社會,兩者徹底不可分離了。禪宗的核心觀念是從簡單中獲得美,而世間最簡單的莫過于清茶一杯了。
茶傳播至歐洲出現在17世紀初,在伊麗莎白一世期間,英國海員從東方帶回了一包包的茶葉,茶走進了倫敦的咖啡屋,并很快成為了當地的一種時尚飲料。
飲中饕客
到1700年,茶已經寫入了倫敦500多個咖啡屋的飲料單。由于飲客們爭相拋棄傳統的飲品,轉而去追逐新時尚--飲茶,葡萄酒、燕麥酒和白酒的實際銷售量就下降了。凱瑟琳女王半飲茶習慣引進了宮廷,于是這種來自東方的神奇葉子就成了宮內御廚手中一種最重要的物品。當時的文化名人薩米爾。約翰遜也坦言,他是一個“死不悔改的飲中饕客”。
就連冰茶--一種地地道道的美國式飲料的發明權也應歸功于英國人。1904年,里查德。布雷切頓到美國參加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以推銷其印度茶。他沒有想到美國的中西部如此酷熱。不難想象,美國佬對他那熱氣騰騰的玩意兒自然不敢問津。沮喪之下,布雷頓抓了一大塊冰,把它打碎后極到了他的茶水里。從此,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冰茶”成了美國人最鐘愛的夏季飲料。
英國人還帶動和促進了茶在世界多個地區的流傳。他們促成了印度、斯里蘭卡、馬來亞、津巴布韋和肯尼亞的茶葉生產業,同時還在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埃及、美國和加拿大的龐大帝國內倡導飲茶之風,大大促進了茶在全世界的流行。
每年,印度和中國的茶葉產量大約占世界的一半。斯里蘭卡盡管國土面積不大,但茶茶葉產量卻與印度旗鼓相當。印度尼西來的爪哇群島和蘇門答臘出口高檔茶葉的歷史已超過了百年。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亞洲國家面臨了來自非洲的激烈競爭,肯尼亞和津巴布韋等國家現在也出產質量上佳的茶葉。
所以,下次,當啜飲著手中的一杯清茶的時候,不要以為你喝的僅僅是一杯普通的飲料,你要想到,你是與全世界各地的千千萬萬飲客們一起,在執行一種“儀式”,一種歷久不衰,亙古常新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