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茶產于嵊州市黃澤鎮石蟹村高塘自然村。其外形條索肥緊略彎曲,白毫顯露,色澤綠潤、嫩香,滋味鮮醇爽口,湯色嫩綠清明,葉底肥嫩成朵、勻齊、嫩綠明亮。
高塘自然村位于四明山南麓的半山腰,這里距嵊州市區東面25公里,自然條件優越,山奇水秀,峰巒起伏,產茶歷史悠久,舊時曾有十四勝景。清朝吳金聲《游四明山石屋禪院記》詳細記述此處秀色美景:“山麓有小澗,澗中亂石架疊。水從石隙中流,清可鑒發。”“山右一徑可通,上為’金鐘寺’”。“院東西皆有澗,合流于前,冬夏不涸,清冽異常,西澗尤勝。”“黎明四顧微茫,滿山為云氣所裹、俄而日出海上,觀之極奇。”如今許多古跡已不復存在,但尚有“閣老府基”、“猢猻洞”、“馬腳跡”、“第四龍潭”、“悶苑基”等遺址。吳金聲還進到“石屋有茶樹一株,大如斗,數百年物也”。以往,禪院四周隨處可見野生茶樹。僧侶們常 常用自己焙炒的茶葉,招待各路貴客。直至現在,當地村民仍保留著每年谷雨前上山采摘野生茶樹鮮葉,精心焙炒后貯藏起來,以招待客人的習慣。
金鐘茶產區海拔550-650米間,因附近有金鐘寺而得名。自古高山出好茶,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具有出產名茶的良好環境條件。
金鐘茶于1984年創制,1986年首次參加浙江省名茶評比,一舉成名,獲省一類名茶稱號,1988年到1989年又先后被評為省一類名茶,獲浙江省農業廳頒發的“名茶證書”。
金鐘茶以良種福鼎大白茶的芽葉為原料,平常年份在4月上旬開始采制。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制作前先攤放一定時間,以散失部分水分,增進香氣。
金鐘茶產區,一般前期生產金鐘茶,中后期采制珠茶。目前,金鐘茶產量不多。產品主要在當地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