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素有茶、煙、酒“三軍司令”的渾號,其中飲茶為最。每天上班, 我首先用保溫盅火局一盅茶,邊辦公邊飲,飲完一盅再加滾水,一個上午要 飲三盅。下午如法泡制,也飲三盅。晚上在家,也火局一盅,邊看連續劇邊 飲茶,便有享福的滋味。飲過三盅,加開水火局著,即上床睡覺。每晚定時 方便一次,方便之后又飲半盅茶才能入睡。近30年來一貫制,我飲茶的習慣 從來沒有進行改革。
本人常飲的是連南瑤山綠茶,極少飲外地之茶。有時,朋友饋贈或子女 孝敬的茗品,我都用于接客或轉送他人。每當外出開會或辦事,我都自帶茶 葉出征。每到旅店住宿,首先泡一盅茶解渴解饞。
我這種飲茶的傳統,是受瑤胞的寵愛而形成的。因為連南瑤山有幾種名 茶,諸如高界茶、黃蓮茶、天堂茶、大龍茶等,都享有盛譽。這些茶葉出產 于千米高山之中,大部分是原始茶樹,東一棵西一棵擠身于叢林之中,沒經 耕耘松土,沒施化肥農藥,朝飲云霧吸甘露,日吸陽光沐清風,質地自然不 同凡響。加上瑤家精心泡制,幾經翻工,便形成瑤山茶清香、濃郁、甘辛、 渾厚等共同特點。請嘗,高界茶純香甘洌,回味無窮;黃蓮茶清香綿纏,19 57年在英國倫敦世界茶葉展銷會上,獲得英國女皇的青睞;天堂茶甘洌可口, 飲過之后喉嚨清涼暢氣;大龍茶濃郁甘辛,耐人尋味。在下經常上瑤山體驗 生活,瑤家人好客,都用他們的茗香招待我,久而久之,我便養成酷飲瑤山 茶的習慣。一天不飲,喉嚨就有意見,渾身不舒服。
有人說,茶葉是一種保健藥品。這話不無道理。本人長期飲瑤山茶,就 有深刻體會。上世紀60年代,本人曾患上慢性腸胃炎,每天起床就反胃嘔吐, 吃過肉味也作嘔。自從飲了瑤山茶后,不知不覺中這種頑疾便不治而愈。如 今年逾花甲,常吃甜酸苦辣,煎炒燒炸或寒涼冷食,從沒鬧過腸胃病。瑤家 經過千百年的實踐,總結出不少以茶治病的偏方驗方,他們把茶葉保管封密 至三年以上,就可用這些陳年老茶治病。比如患了重感冒,用陳年茶葉煮水 飲用和洗澡,兩天可愈。若被火燒傷或被滾水燙傷,用濃茶洗傷處,立竿見 影,消腫消炎。若被蜈蚣、蝎子咬傷,用濃茶洗傷口、用茶葉敷傷口,傷口 即愈。瑤家捕捉到蜈蚣蟲,當即放入茶葉罐里,半月之后,蜈蚣便被茶葉化 解無影無蹤。這種茶葉泡茶飲后,祛風濕骨痛,清洗腸胃,預防生瘡,絡通 血管等等。茶葉“逢味吸收”,用竹筒裝之,泡出的茶含竹青味。用木盒裝 茶葉泡出的茶有木質味。所以瑤胞從采茶、制茶、包裝、儲存都有一套經營 管理的方法。比如炒茶的鐵鍋必須洗干凈,沒有油腥異味;茶篩茶搭必須用 水泡浸之后曬干,清除竹青等異味,制出的茶葉才純正。從而他們又總結創 作了不少《采茶歌》、《敬茶歌》、《沙妹采茶》等系列茶歌、茶舞,這些 茶歌實乃瑤家種茶用茶的經驗總結,成為瑤山茶文化,茶經典。為中華民族 的茶文化增添不少內容和光彩。筆者也曾創作了一個小戲曲《茶香千里》, 極力宣傳和推崇瑤山茶,由我縣歌舞團演出,深受觀眾的歡迎,并獲韶關地 區專業文藝匯演優秀節目獎。因為我酷愛瑤山茶,有責任做點茶文化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瑤山各地都把野生茶移植擴種成園林化,瑤山茶場不斷 發展,產品推銷到國內外,發展茶葉生產成了當地一個經濟增長點。我飲瑤 山茶的興趣也同瑤山茶一樣越來越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