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個時尚名詞,稱茶藝的流行為茶藝現象,一定與茶文化現象、文化現象一樣,都不為過。都市的小白領跑去茶館都會舞弄兩下,以示小資品位。影藝明星無論男女,上雜志的生活照如今也不僅僅是秀臉蛋、擺pose,多半也改為用茶臺為背景擺個專心泡茶的架勢。真別說,花瓶插上了寫意花,就是有了味道。
經常有公司的企業文化負責人托著幫忙找茶道培訓老師,給員工集體補課茶藝。漸漸在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里多了辦公室茶藝的叫法。婚禮上新娘子表演一番注入喜慶并帶有祝福意義的茶,便有了婚禮茶藝。凡此種種,應該說,茶藝今年相當流行、相當時尚。當然,一切流行與時尚背后必然有其被接受的價值足夠引起多數人的認可,但同時,隨此而來的盲目也往往會淹沒曾經真正發光吸引人的優秀所在。李敖以大師的口吻說過,"通過閱讀,你要有足夠的聰明才能夠獲得真相",不無道理。時尚也一樣,透過美女的胭脂,透過花樣的招式,透過迷離的器具,透過被炒作后身價倍增的茶葉,透過引經據典的煙霧繚繞,看到茶藝、茶道樸素的,從屬于生活的簡單、從容的美麗。
茶的種類很多,同種茶間也各有差異,沖泡技藝自然也有差別。然而過于煩瑣的茶藝動作,附加了過多的表演成分,而進一步分門別派地區分某一位茶藝師主張的某某式茶藝就太過細化。更不應該被誤會的是陸羽評茶說水論器。這僅僅是長年烹茶、飲茶的細膩體會,是長期實踐中感受生活觸角的溫情。評價、論述怎樣的神圣、高妙,倒不若配上一套賞心的茶具在家,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體會其中的愉悅。
茶藝茶道的生活化是值得推崇的,正如所謂生活禪一樣,讓茶藝真正走入生活,就在居室一角,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烹調食物一樣。通過長期實踐而從中體會到不同茶茶性的微妙差別,泡起茶來也自然嫻熟從容,以平和的心態、簡單的心情泡一杯生活茶。
常常形容人投入其中的神態之美。泡茶也一樣,過程中的美麗一樣是一種微妙的感覺,更內在的會在一次次用心沖泡中流露和被感受。其中最美好的還是泡茶人愉悅的心境,平和的心態,從容的舉手投足。茶藝中的藝術成分正是技法的流暢、自然,寫意愉悅的心情或佐以插花,或伴有古樂,多為烘托。給品飲一個足夠舒緩的前奏,滿足啜茶前心境融入的過渡,最后全部化作美妙滋味的感染。意義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