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夏季,重慶遭遇百年特大旱災。李富剛和他的東升茶場也難逃夏秋茶絕收的厄運。但登上他的那片茶山,漫山的層層綠色和一湖清水的碧波,令人心生憧憬。
在潼南縣,李富剛挺出名的。聽當地人說,眼前這個有著3000畝面積,年產鮮茶葉40余噸的茶場,就是他當年帶領著附近的村民一鋤頭一鋤頭硬是在滿是鵝卵石的荒山上開辟出來的。
在荒山播下綠色
茶場坐落于潼南縣梓潼鎮李臺村,1978年剛建場時,面積不到300畝,年產鮮茶葉不過4萬斤。之后由于經營管理不善,1998年茶場瀕臨倒閉,不少茶農開始毀茶種樹,毀園放羊。
當時在福建被高薪聘用為茶葉技術員的李富剛回家探親,聽到這個消息后坐立不安?!拔沂堑谝慌仙介_荒的茶農,對茶場有著深厚的感情?;貋硪姷讲鑸@一片荒涼,心里真不是個滋味。”李富剛說,“在深思熟慮之后,我決定自己將茶園承包下來,重新搞活它?!?/P>
然而,要舉債百萬去買下一個滿目荒涼、負債累累的茶山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叭胰寺犃宋业臎Q定之后,都沉默不語,后來還是結發妻子了解我,知道我這一輩子的最愛是種茶。她對我說‘你自己決定的事就干嘛,我支持你!’”
雖然取得了家人的支持,但鄉親們一開始不放心將屬于自家的地租給他。“我每天都早出晚歸,要走幾十里山路挨家挨戶地親自去做工作,耐心地給他們講我的想法,告訴他們以后能得到的好處。最后大家終于被我的誠意打動了。”李富剛說。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富剛每天親自帶領村民們在承包的荒山上平地塊,栽茶樹,200畝、700畝、2000畝……
奇跡在這片荒山上不斷上演著:改造老茶園,成立新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新品種新技術……
茶山漸漸地現出盎然生機。
“我穿西裝,你們也穿西裝”
“干3年,我穿西裝,你們也穿西裝!”李富剛上任后對茶農們說。
李富剛說到做到,待茶場經營逐漸走上正軌之后,他就開始想著怎么讓茶農們過上好日子。
村民鄧加華因體弱多病,生活十分貧困,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被李富剛安排到茶場打雜,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這位老實本分的農民,雖然不善言辭,但一談起李富剛,他就會說:“我們這些人全靠五哥關照。”
李富剛知道土墻村的貧困戶多,便盡量安排這個村的困難戶多采茶,并當日兌現工錢,工錢比杭州、重慶的茶園還高出10%—30%。“賺錢要在外面去賺,不能在農民身上榨油?!边@是李富剛遵循的信條。
為了讓更多的茶農受益,李富剛組織大家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讓茶農們入股,社員們負責種茶采茶,公司負責加工銷售,年底分紅。我算過,只要一畝茶產值1000元,茶農就能獲利500元?!?/P>
如今,在東升茶山周圍的幾個村里,早已沒有一個閑人,也早已沒有一個窮人了。
茶山變成景區
茶山上的景色很美。走近湖邊,工人們正在修建一座木質結構的建筑。“建成之后,來茶山游玩的客人們就可以坐在這里邊賞風景邊品茶了?!崩罡粍傉f。
這個小小水上茶樓只是李富剛“東升茶山生態旅游景區規劃”中的很小一部分。他的目標是要“形成集綠色茶葉和旅游、休閑、觀光、購物一條龍的綠色旅游景區”。
李富剛告訴我們,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茶農們的支持下,他在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共投資了1100萬元,用于硬化縣城到東升的公路,開辟3條登上茶山梯田的觀光小道,修建觀景亭、休閑長廊等等。他要“給游人一種賞景達情,品茶玩味的新感覺,讓他們領略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內涵”。
經過幾年的建設,東升茶山已被打造成初具規模的農業旅游觀光景區,“碧水茶山、綠色周末”成了潼南綠色旅游的一張名片,前來賞景品茶的游人絡繹不絕。
目前,李富剛正在籌措資金,準備投入750萬元,進行二期建設。
“二期建設完成后,這里預計將實現年接待游客量10萬人次,旅游年收入200萬元的目標,”李富剛說,“到那時,東升茶山的年總產值將達到千萬元,茶區的農民將從茶葉和旅游中增收3至5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