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大葉茶這一特有的珍稀物種資源,從1965年在桃源縣太平鋪鄉湘西北原始次森林邊緣地帶被發現,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大葉茶的發現者盧萬俊,被譽為“瀟湘茶仙”。
被譽為“瀟湘茶仙”的盧萬俊是一位茶迷。早在40多年前,在茶校讀書的他從史書上看到雪峰山麓有野生大葉茶,便萌發了尋覓開發大葉茶的愿望。經過多年的尋覓,1965年,盧萬俊在地處深山的太平鋪鄉徐家沖終于發現了一棵野生大葉茶樹,經過細心觀察與專家鑒定,這棵野生大葉茶樹屬世間少見,是稀有的香茗。1968年,盧萬俊開始在全鄉茶園中調查走訪,進行良種選育。
盧萬俊說:“我想桃源是個老茶區,有很好的茶葉資源,我進入了茶門,是茶人,我就應該在茶葉上面做番事業。我68年就開始在全鄉的2800畝茶園里尋覓。”
為了搶救和培育這瀕臨絕跡的珍品,1982年,盧萬俊在上級的支持下辦起了茶葉良種繁育站。基地建立起來后,盧萬俊先后以獨特的工藝開發出扁茶、毛類立體型茶等,產品暢銷北京、上海、武漢、新疆、深圳等26個城市。盧萬俊這些年還為全省十縣供苗種植大葉茶1580萬株,推廣種植5000多畝。1994年,他榮獲湖南省科技創新金獎,被評為茶界唯一的省勞動模范。在采訪中,盧萬俊坦言:“如果總是局限在家里太狹隘了,我不是為了要多少錢,我是為了這個茶發展到全省,形成一個廣闊的市場。”
談起盧萬俊這些年來嘔心瀝血研究大葉茶的初衷,省茶葉協會會長曹文成贊許有加:“這是一個科學家、一個農民、一個企業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懷,體現一個茶人的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