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天,一年一度的上海茶博會又開始了,領導派我去上海采訪這次會議。老早就聽說過“上海人把人分成上海人和鄉下人兩種”,又是第一次參加大型茶博會,一些以往只能在教科書的編著者名單里找到茶界專家也同來參會,我這個鄉下人,興奮之外更多了些誠惶誠恐。因為參加會議的還有很多外國人,我這個剛跨出學校大門沒多久的記者,竟然格外擔心起自己不能表現出中國人民欣欣向榮的精神面貌來。好在出發前我就備好了西裝革履,盡管現在想來那時的樣子很老土,但當時對自己的儀表還是很滿意的。周圍的人一個個都穿得很好看,這也讓我放心了不少。沒曾想到,一個操著上??谝舻睦项^,卻讓我一心想展示給外國人的“中國人民的形象”完全顛覆了。他穿著一身灰色的、像是80年代工廠里的工作服,有幾次好像甚至把“工作服”也脫了下來,只穿著貼身秋衣樣式的衣服。他還馬不停蹄幾乎一個活動也不落地出現在茶博會系列活動的各個會場上,而且每個活動會場上他都尤其活躍,到處走動,在穿著講究的人群中,他那“工作服”外套和貼身秋衣樣式的衣服格外顯眼。
更沒有料到的是,他竟然在我最擔心他出現的時候出現在了我的面前。那是茶博會舉辦文藝晚會前,參會代表在上海大劇院旁的馬克西姆餐廳吃自助晚餐的時候。當時,坐在我旁邊的人自我介紹說,他是10幾年前走紅一時的某位歌星的哥哥,現在定居韓國,搞茶文化研究和推廣,在我和他對面坐著的就是韓國什么協會的會長,他還主動介紹我采訪這位韓國什么協會的會長,并且幫我們做翻譯。也許我當時還受了點韓劇的影響,能夠如此近距離地采訪一個韓國什么協會的會長,而且還有個明星的哥哥做翻譯,真是不知道有多興奮了。就在我還在有模有樣地采訪著那位會長的時候,穿著貼身秋衣樣式衣服的上海老頭朝我們的餐桌方向走來了。我還在心里祈禱他別走過來破壞我采訪氣氛的時候,我身邊那位明星的哥哥卻起了身,那位韓國什么會長也跟著起了身,和這個影響“中國人民的形象”的老頭打起招呼來。原來,這個老頭就是上海茶葉學會秘書長劉啟貴。
原先總聽人說到他,知道他在茶界威望很高,也很能辦事。原以為這位大上海的名茶人,該是有多風光的,不曾想,這位一直讓我覺得影響“中國人民的形象”的老頭,就是劉啟貴。帶著愧疚和崇敬的心情,我也順勢跟劉老打了個招呼,并作了自我介紹。又是一個沒想到,他竟然知道我,竟然還能說出我在我們的報紙上寫過的稿件名字來,還和藹地和我聊了起來,而且完全沒有架子,這讓我消除了不少緊張,倒也更加感到愧疚了。
之后,我跟劉老的接觸也漸漸多了起來,而且無論是對我的工作,還是我本人,他都給了很多幫助。因此,一直非常想在我們自己的報紙上寫點感激和頌揚他的文字來。但是,每次說要采訪他,了解一些關于他的事跡時,他都是論左右、言其他。我本來覺得,他可能是出于謙虛,不愿意讓媒體對他進行宣傳。事實上,這并不是因為謙虛,而劉老甚至還是一個很驕傲的人。他確實也是有值得驕傲的資本。
因為,他所在上海市茶葉學會,不僅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少兒茶藝培養活動,在少兒茶藝上成為全國學習的楷模,還在推進“茶文化進社區,構建和諧社區”、“茶藝職業培訓”、創辦吳覺農紀念館以及舉辦國際茶文化節上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作為上海市茶葉學會的主要領導,這些成績的取得顯然不可能沒有劉老的功勞,但是,他卻不愿意捧起這份功勞。不是因為謙虛,而是因為即使這份成績全部歸功于他,他也不覺得大。他說,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茶葉學會沒有我也照樣行,因為我們茶葉學會是一個團隊,所有的成績都是這個團隊的,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和大家一起讓這個團隊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如果我不在這個團隊了,團隊依然甚至能夠更好地運轉,說明我工作得力,如果所有的功勞都是我的,這個團隊倒是很危險了,而我就是失職了。
所以,他總是很少說自己,但是一說到上海茶葉學會,劉老就顯得格外興奮。1983年,上海市茶葉學會成立開始,主要的工作人員都是一些老茶人,劉老正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而今天,上海市茶葉學會所取得的眾多成績,恰恰就是這群只有年紀沒有錢財的老人家們“跑”出來的。這倒有點像前段時間熱播的《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一樣,他們都有一個淳樸而執著的信念: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著,好好活著就是做有意義的事。不過,劉老在開展工作時也有他獨到的方法——“發動群眾,爭取領導”,今天上海灘上紅紅火火的小茶人活動,正是在這種理想和方法下一點一點跑出來的。
為了表彰劉老的工作,上海市科協四年一屆的先進工作者評選中,連續2、3、4三屆他都是先進工作者,而從2005年吳覺農紀念館開館以后,無論是獲得上海市科協先進工作者,還是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茶葉學會先進工作者,他所得到的所有獎金都捐獻給了吳覺農紀念館,而作為吳覺農紀念館的館長,他的工資始終是零。
劉老是吳覺農先生的老部下,和吳覺農先生一樣,對中國的茶業充滿了感情。雖然身在大上海,年輕時卻常年在茶區的山溝里工作,到老了,又將自己的收入和精力大量投入到發展群眾茶文化上來,自己的生活卻極其簡樸。他對人熱情中肯,不論對方是大領導還是老農民,他的態度始終不卑不亢。在這個喜歡自己給自己封名封號的年代里,劉老的名片上只印著“上海老茶人”幾個字,他追隨著吳覺農先生的足跡,也實踐著吳覺農的茶人風格:“不求功名利祿、升官發財,不慕高堂華屋、錦衣美食,沒有人沉溺于聲色犬馬、燈紅酒綠,大多一生勤勤懇懇、埋頭苦干、清廉自守、無私奉獻,具有君子的操守”。
劉啟貴簡介
劉啟貴,國際商務師,男,l936年10月出生于溫州。原為上海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現任學會顧問,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志愿者協會理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顧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紐約)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華茶人聯誼會常務理事,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覺農紀念館》第一任館長。曾24年連任七屆上海市黃浦區人大代表,四屆人大常委。
常年在青少年中進行“學知識、學茶藝、學做人”的以茶育人活動(已堅持15年),并大力宣傳茶為國飲,提倡科學飲茶、藝術品茶的以茶養生之道——不吸煙、少喝酒、多喝茶、喝好茶。促使上海人均年消費茶葉由200多克猛升到近1000克,還組織上海茶人積極規范茶葉市場。
編著有《科學飲茶100問》、《茶文化知識100問》、《科學飲茶實用手冊》、《海派茶館》、《??驼劜琛?、《吳覺農年譜》、《盛世茶緣》等多種書刊。
1993年被上海市黃浦區政府授予“為黃浦增輝”十佳個人,l995年被評為上海市科協專職工作者先進個人,;1996年被評為上海市科協第二屆先進工作者,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科協第三屆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中國茶葉學會表揚為全國學會積極分子,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科協第4屆先進工作者,2001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表彰為十佳先進個人,2007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工作積極分子,2007年榮獲“覺農勛章”。他的業績于1999年先后被錄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科學中國人叢書《中國專家人才庫》和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專家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