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劉方亭愛貓,更擅長畫貓。他筆下的貓有的可愛頑皮,有的憨態可掬,無論動態的靜態的無一不栩栩如生。我在一次為南方雪災捐款義賣的筆會上見到了他,這次他沒有畫貓,而是畫了一只雄鷹,幾筆勾畫,幾分暈染,一筆點出炯炯有神的鷹眼,神氣威風的雄鷹就躍然紙上。
劉方亭出身于武術世家,7歲跟隨父親學藝,上世紀60年代參加中國京劇院學員班。作為京劇演員,師傅要求他們學一些其他的技藝,一是為了培養深厚的藝術底蘊,二是為了能多一技傍身,劉方亭就選擇了與京劇一脈相承的國畫。他在上世紀80年代加入書畫社,從師于畫貓專家孫菊生先生,從此與畫貓結下了不解之緣。
劉方亭與茶的緣分也是從學京劇開始的。他說:“那個時候每個京劇演員在演出后臺都端著一個小茶壺,為的是提神下火,保護嗓子。久而久之,他見得多了自己就無形中受到了影響。”于是劉方亭從學戲曲開始喝上了茶,年輕時是學著樣子當水喝,幾十年過去了,茶無聲無息地伴隨著他的生活,伴著他臺下練功,伴著他寫字作畫,他說自己不太講究喝茶,但茶默默無聞卻成為了他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侶。
他說:“我最好的休息就是坐在搖椅上,喝著茉莉花茶,聽著蛐蛐一聲聲或長或短或高或低的叫聲,那聲音比唱歌都好聽。”養蛐蛐就是他茶之外的又一愛好,他養蛐蛐不為別的,就是喜歡聽蛐蛐的叫聲。多么愜意的生活,其實最難得的是劉方亭的這份悠然自得的心境,在蛐蛐的叫聲中聽出旋律,在茶香中品出生活的真滋味。
劉方亭年過花甲,但依然行動矯健,活力和精神頭兒都不輸給年輕人。談起養生之道,他告訴我,畫畫和飲茶都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方式:“畫畫是一種癮,一種追求。它給我的生活帶來安定祥和,使人心情愉悅舒暢。喝茶養生不僅僅是因為茶中有著種種有益于身心的物質,還因為它帶給人內心的平靜與思想的開闊。”
茶是安靜的,沉穩的,淡定的,大氣的。茶開拓出一方無限的心靈空間,任由藝術思緒馳騁其中。繪畫是一種“以靜帶動、修身養性”的藝術,它講究氣沉平穩,要求心靜如水下筆有神的狀態。茶帶給劉方亭的正是作畫時所需的境界。
很多人都是習慣于喝早茶,但劉方亭不同,他偏愛午休過后喝茶。在安靜的畫室中,攤開宣紙,一邊喝茶一邊構思,一邊喝茶一邊沉靜。通過茶的過濾,置身于紛擾的世事之外,完全沉浸在繪畫的藝術境界中。劉方亭說:“常說茶通六藝,茶文化和書法、繪畫、戲曲表現方式不一樣,但它們從理論上還是一樣的,戲曲、書畫與茶都有個聯系。傳統的藝術和民族的藝術都有種韻律,這種韻律不是很明白也不是很直接,需要回味。喝茶得品,畫畫得沉住氣,心情特別平穩,環境還要好,它都是人生的一種享受。”
不論是京劇藝術,還是繪畫藝術,茶恰似一抹藝術的底色,蒸騰起幽幽茶香,熏陶濃濃情懷。茶中的韻律就是那千回百轉的香氣口感,畫中韻律就是那明暗濃淡色彩的轉換,如同戲曲中經典的唱腔和精彩的鑼鼓場,越是琢磨,越是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