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深秋的一天,沉疴在身的周恩來總理突然問醫護人員:“有沒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點六安瓜片茶!”
當周總理喝著工作人員找遍京城大小商場才覓得的六安瓜片沏的熱茶時,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對醫護人員說:“謝謝同志們,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為想起了戰友們,想起了葉挺將軍,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見到了他們……”周恩來知道安徽六安茶,是因為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經接觸過一大批六安人。
1924年初秋,從法國歸國不久的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不久后升任政治部主任。在黃埔軍校和中共兩廣區委中,有一大批六安人,僅黃埔一期就有許繼慎、王逸常、楊溥泉、曹淵、孫一中、廖運澤、彭干臣、傅維鈺……還有廣州農講所的壽縣人薛卓漢等。周恩來那時和這些六安人朝夕相處,并多次派許繼慎等人回鄉建黨。周恩來情系“六安瓜片”,并非僅僅是為品味香茗,而是為了重溫一段重要的情感記憶。
周恩來知道,這么多的戰友,都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許繼慎、王逸常都是中共黃埔軍校第一屆特別支部領導成員和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骨干;許繼慎、曹淵后來分別擔任葉挺獨立團一、二營營長,在東征北伐中,屢立戰功,多次得到周恩來的表揚,成為中國共產黨培養的軍事骨干。彭干臣在南昌起義時擔任過南昌市公安局局長,后來前往中央蘇區任職,許繼慎、孫一中分別受周恩來委派前往大別山和洪湖蘇區擔任紅一軍、紅六軍軍長……
葉挺和周恩來一樣十分器重許繼慎的才干,北伐時許繼慎擔任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團參謀長,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之戰,許繼慎都是沖鋒陷陣,擔任前衛指揮;武漢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后,許繼慎指揮一個團,阻擊夏斗寅叛軍七個團,成為保衛大武漢的功臣。這樣一個中國革命的功臣,竟然犧牲在張國燾煽動的“肅反”狂潮之中,讓人扼腕嘆息。葉挺到達重慶,把一大方筒來自六安的“六安瓜片”送給周恩來。周恩來知道葉挺的拳拳之心,他一見茶葉也如見六安故人。在1939年3月19日,周恩來致信曹淵的侄兒,讓他前往延安就學,對犧牲了的戰友寄予了深情的懷念。誰知事隔不到兩年,“皖南事變”爆發,葉挺被囚,出獄后又不幸犧牲。后來,周恩來身邊和“六安瓜片”有聯系的學生和戰友幾乎全部犧牲了。除葉挺外他們大都只活到30歲左右,他們的革命生涯并不長,但都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出了輝煌燦爛的光彩。周恩來沒有忘記他們,也沒有忘記“六安瓜片”。建國后,“六安瓜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特供茶。
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風匯報會上,周恩來不顧個人安危十分沉重地說:“許繼慎這個同志我了解,政治上很強,很能打仗,紅四方面軍的戰斗作風與他有很大關系,他把葉挺獨立團的戰斗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正是周恩來的一席話,奠定了許繼慎作為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的地位,這是何等可貴的同志式的關懷!而他的臨終茶思,更如同一滴水,折射出這位偉人高潔的情操,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