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再創業,成功的事例不少,但下崗不失志,獻身茶產業的,卻不多見。南京雨露茶場的場長馮夢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馮夢寧今年40歲,原先在南京市江浦縣糧食部門工作,夫人陳先萍在縣供銷社系統的果雜品公司工作。4年前,兩口子先后下了崗。當時,夫妻倆帶著一個不足10歲的孩子,每天門一開,3張嘴要吃飯。下崗后失去固定的經濟來源,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后來一位熱心的朋友建議說:南京出產雨花茶,而我們江北還沒有一家雨花茶的專賣店,你們不妨開個茶葉店試試,我來幫你們聯系,由南京雨花茶集團供貨。于是,馮夢寧夫婦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考察了縣城的數十家門面,選中一間40多平方米的門店,裝潢時,一切從簡,柜臺是哥哥支援的。裝潢材料自己買,大工請師傅,小工自己干。僅花了1萬多元,一個簇新的茶葉店于2001年的春天開張了。為了增添花色品種,馮夢寧先后跑到蘇南的宜興、安徽的蕪湖選購茶具、考察茶葉市場,組織貨源。第一年,他們沒有經驗,選擇的茶葉檔次比較高,包裝也比較考究,銷量不很理想,年底大盤點,“收支平衡”:除了解決吃飯問題,只落得不賠不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茶的質量好,檔次高,包裝漂亮,固然影響了一些低消費人群的生意,但縣內大中型企業因業往來的需要,卻看中了他的質量和包裝,成了他的固定客戶,為他今后拓展業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1年的冬季,一位老顧客給馮夢寧夫婦出了一個“點子”:銷售別人的茶業,雖有利,但不大,而且質量難以全面保證。不如自己辦個茶場,來一個產供銷一條龍,生意能做大,利益也會大。這條建議讓馮夢寧夫婦心動,正好妹夫在農村工作,又是學茶葉出身,經過深入的討教,馮夢寧夫婦決定邁出縣城,承包荒山辦茶場。經過一番比較,選中一片200畝的荒山,取回的樣土請農大的老師化驗,偏酸性,正適合種茶葉,于是以每畝120元/年的租金,簽定了20年的承包合同。從此,馮夢寧全身心撲在茶場上。春節前夕,承包合同簽下來,春節期間,別人家放煙花鞭炮,走親訪友,在空調房間里吃喝玩樂,而馮夢寧一家3口冒著刺骨的寒風,和請來的農工一道上山開荒。城里人沒干過農活,鋤雜草,不一會手上就磨出了一個個血泡;砍雜刺,沒多久臉上劃出了一道道傷痕。但他們堅持下來了。小兒子也懂事,在山上揀石子和樹枝,也忙得不亦樂乎。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馮夢寧搞糧食拿手,開荒種茶葉,顯然是個門外漢。為了盡快入門,馮夢寧買了專業書籍自學,向妹夫等內行請教。茶垅做好了,由妹夫從浙江引進的優良品種及時下了地。馮夢寧還大力推行科學種茶,根據測土配方施用綠色有機專用肥,堅決不用化肥,確保茶葉的高質量。
轉眼間,承包荒山辦茶場已3年多了,今年是馮夢寧夫婦最開心的一年。茶園已有產出了!春季400斤茶毫隱露,外型扁平、光滑、挺秀,香氣高瑞,入口鮮醇,湯色翠綠的新茶,被訂購一空,收入達到16萬元,預計明年則可收回全部投資,有錢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