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興紫砂的百花藝苑中,采用朱砂泥料制成的紫砂壺通稱為朱泥壺。朱泥壺由于胎質細膩柔和、顆粒分布均勻、色澤鮮艷紅潤、表面透明度好和聲音清脆等優點,而備受世人青睞。同時,朱砂泥又由于結構特點和燒成時的收縮率大等因素,在制作和燒成過程中,不僅制作難度較大,而且成品率較低。青年陶藝家范永君卻是專業創制各類朱泥壺的行家高手。他不僅善于制作難度較大的朱泥大壺,而且知難而進,挑戰自我,勇于把曾在清王朝時作為貢品的高難度朱泥鏤空壺,作為自己攻克的壺藝目標。他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實踐,終于在高難度的工藝技法上獲得了成功,并被媒體譽為“當代朱砂王”。
筆者有幸采訪了范永君先生,并欣賞了他的朱泥作品的藝術風采。范永君,藝名偉達,生于宜興陶藝世家。自幼受叔父----著名美術教授范保文先生的藝術影響,酷愛書畫和壺藝。1978年畢業于江蘇省陶瓷專科學校,198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研習紫砂壺藝。他刻苦學藝,勇于實踐,并練就了扎實的壺藝技法。上世紀90年代又曾得到壺藝泰斗蔣蓉和知名陶藝家吳順華的藝術指導,技藝日趨精湛。多年來,他對紫砂泥料有較深的研究,尤其對朱砂泥的性能、結構、制作技法和燒成時的溫度控制有獨到的理解和經驗。這些為他制作高難度的朱砂大壺奠定了基礎。他不僅善于制作高難度的朱泥宮廷貢品壺,而且勇于創制清初以來久已失傳的高難度朱砂鏤空壺,填補了當代紫砂史上的空白。
范永君先生集泥料配制、設計創作、裝飾技藝于一身,躋身于當今優秀中青年陶藝家之列。他的朱泥作品,古樸大氣,形體優美,既有傳統之韻又富時代新意。他尤其擅長用浮雕、鑲嵌、裝飾等工藝裝飾壺面。創制的朱泥鏤空壺,有方有圓,方圓相交,渾然一體,剛勁挺括。壺蓋采用鏤雕處理,形式多樣,充滿雅趣。他創作的“金色年華”組壺,以十二生肖為題材,工藝精良,氣韻生動,充滿神韻,達到了形、神、氣的高度和諧與統一。該壺在廣州國際采購年會上展出時,受到了廣州各界的高度評價。“錦上添花壺”在第四屆中國國際工藝品博覽會精品評選中榮獲金獎;“仿清貢壺”在上海國際工藝品大展中獲銀獎;有多件鏤空壺精品被中外藏家收藏;“潤福壺”、“玲瓏吉祥壺”等多件力作,曾在《陶魂》、《世界藝術家》、《紫砂風采》等多家中外雜志上發表;他對紫砂藝術的貢獻和業績,曾被《新民晚報》、珠江電視臺等多家媒體作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