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茶王“張品軒”主人張江寶的一段茶里人生
這一年的江南孟夏,雨如往年一般的多情,張江寶也如往常一般從福建返回金陵家中,仿佛七年之前的那個夏季,自己第一次走進這座煙雨古城。不同的是,這個依然堅毅的南方商人,如今已擁有著“國際茶王”的身份……
多情最是臺城柳
張江寶,1963年4月出生于福建安溪一個偏遠小山村里,當初父輩為之起名時,無意竟影射了他成年后背井離鄉擇居長江南岸的情狀。安溪,全國著名的茶都,自古以來就盛產鐵觀音茶。張江寶所在的長坑鄉亦是家家有茶園,戶戶能制茶。張家曾是鄉里的大戶人家,出過村中惟一的秀才,有祖上所傳下的百畝茶園。張江寶跟其他的安溪人一樣,從小就是在茶香中滋養、茶水里浸泡長大的。種茶、制茶、賣茶、喝茶……是他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部分,張家的茶葉方圓百里遠近知名。茶文化同甘澈的茶水一道早就溶入了他血液中,成為這一生無可逃避的摯愛。
早年的張江寶一度作過油漆工,18歲的他企圖改變父輩世代靠茶為生的狀態——賣茶是一種近似文化行為的商業。在文化供給匱乏的年代里,制茶還不如學一門油漆手藝更能養活一家子。但是,生存的壓力并沒有讓安溪人放棄對茶的喜愛。張江寶也始終不改初衷地親近著鐵觀音茶。幾年之后,一場自然意外,他終于痛下決心,毅然放下手中的油漆刷子,開始了與茶一起四處漂泊的生活。
張江寶到過廈門、福州,到過廣州,除了這些原有的鐵觀音茶市場外,他把目光投向了未被開發過的其他省份市場。1998年,他北上到了江南文化中心的南京。南京那時被綠茶一統著河山,龍井、碧螺春、毛尖等在南京人的大茶杯中沉浮了數百年。與其說是江南未被開墾過的空白市場,不如說是江南文明的底蘊激發起張江寶的信心。安溪鐵觀音,茶葉顏色生黑如真鐵,香味高妙如觀音,在這有著深厚飲茶傳統的南京,是終究會懂得并欣賞那有著君子風范的鐵觀音茶,張江寶堅信不疑。
在考察了半年之后,張江寶舉家遷到南京,開始了他的金陵茗士的煮茶生涯。
江湖夜雨數年燈
江南大多數人原是不認識鐵觀音茶的,在不少人的眼中,這種烏龍茶又難看又粗糙,爽氣的顧客直言不諱道:“這茶就像梅干菜一樣嗎,能好到哪兒去?”。并且,完全不同于綠茶、紅茶,烏龍茶精致到近乎瑣碎的飲茶方式也引起過人們的不解。有人取笑過張江寶:“你即使到我們南京下崗工人家里,他們也會奉上一大杯茶。你們折騰了半天才斟上這么一小杯茶,還不肯倒滿,也就一小口,實在太不像樣了。”就這樣,在幾乎世人不識的情況下,張江寶開始了“墾荒”,開拓這一近于空白的市場。
剛到南京,落腳于賽虹橋市場,張江寶開的第一家店就三個鋪面大,除了銷售鐵觀音茶之外,還兼營其他品種,以及種類齊全的茶包裝。在艱難的市場行情下,福建人曾經以最原始的物物交換的方式,用烏龍茶換米、煙、酒等生活必需品。張江寶也經歷過艱難的創業期,最初的一年,慘淡經營,賣出去的茶葉不到200斤。
根據多年走南闖北的經驗,張江寶用自己獨特的營銷方式來改變困頓的局面。雖然做的是批發生意,但張江寶不肯“自貶身價”,上門兜售自家的茶葉。他買來南京的電話黃頁,按照上面提供的相關單位號碼,一個一個地撥過去,尋找對鐵觀音茶有興趣的買家。他又買來紙筆、信封和郵票,寫信售茶,運用文字制造機會,打動有識之士的心。張江寶第一個大的客戶是鎮江一家公司。他們被張江寶的信件吸引,起程從鎮江開了兩部車到南京賽虹橋市場,只在張江寶店中稍坐片刻攀談一會,臨走只帶走36元的茶樣。僅僅過了兩天,他們忽然請張江寶到鎮江,把一份寫好的合同遞到他面前,問他簽還是不簽。面對合同里極為苛刻的條件,張江寶果敢地接下了,而且一接就是六年。
如今,“張品軒”已經在南京及周邊城市設有許多分店與專賣部,許多星級酒店都有“張品軒”的茶葉專柜以及茶藝員。鐵觀音茶在江南地區擁有越來越多嗜好此道的“老”茶客了。
一片冰心在玉壺
喝茶之道,正如做人之道。
張江寶為人少言,做事認真,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人生座右銘是誠信待人。他經營的是茶葉批發生意,客戶對“張品軒”的茶葉十分放心。大客戶從來不用上門,只需一個電話,茶葉便保質保量地準時送到。“張品軒”承諾,茶葉質量如有問題,承擔包括物流運輸在內的所有損失。但是七年來并沒有發生過一次退貨的事件。“張品軒”的茶業加入了“南京技術監督防偽保真網絡”,被南京市技術監督情報所授予“防偽保真企業”,是南京下關區的“誠信經營戶”,“張品軒”茶葉更是大家口中的“免檢產品”。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不僅被當作一種飲品,還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往往與其它的文化相得益彰。張江寶雖然學歷不高,卻極其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商人,他曾為自己的店名寫過招牌懸掛在賽虹橋市場中,不料,引起同行們的青睞,紛紛請他代題店名,裝幀懸用。而在下關市場的配貨中心,名家所贈的數幅字畫,總是吸引住南京老士人的眼光。
“莫道世間少君子,有我安溪張品軒”。張江寶隨身總是帶有三件物品:他戲稱為“形象茶”的袋裝鐵觀音,聯系用的名片以及南京市的地圖。每至一處,張江寶就烹泡自己“張品軒”的香茗,派贈名片,并附送上一份印有張品軒店址的南京市交通旅游圖,真誠地邀請客人上六朝古都體驗一下江南文化精妙所在。
2004年6月,在福建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中日韓國際茶王賽”中,南京張品軒茶業選送的“張品軒”安溪鐵觀音,面對來自幾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茶業的競爭,獲得了同組賽里“三星級國際茶王”稱號,這也是對張江寶歷年來艱辛創業的一個肯定與鼓勵。
如今,張江寶又把目光放在更遠的地方,他要建立“張品軒”的名牌店,要在北京、上海等地設加盟店,讓“張品軒”的茶香在汩汩作響的水煮聲中,傳得更遠、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