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國際市場潛力巨大,安溪鐵觀音如能提高技術含量,豐富口味,還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出口市場份額。”在參加完上個月商務部組織的考察活動后,安溪鐵觀音集團董事長林文僑對記者如是說。
據介紹,日本每年消費的茶葉約12萬噸,日本本土年產6萬噸,每年還需進口6萬噸。在這6萬噸中,烏龍茶約2萬噸,綠茶約2萬噸,其他茶葉約2萬噸。不過由于宣傳不夠及缺乏品牌,再加上中國出口日本的茶葉企業分布范圍廣、茶葉種類多,我國每噸茶出口日本的價格僅約為3美元。
“由于出口價格低,出口的鐵觀音都較為低端,但這也說明日本市場潛力巨大。”林文僑說。他表示,在日本期間其與日本茶業商會曾就高檔鐵觀音出口日本進行交流,盡管日方對高檔茶葉的口感贊不絕口,但價格因素仍是日方首先考慮的。
“事實上,鐵觀音在其他國家也越來越受歡迎。”林文僑說。他以獨聯體市場為例獨聯體國家是世界主要茶葉消費國和進口國,近年來獨聯體國家的消費者越來越青睞中國茶。2006年1月?11月,中國對獨聯體國家出口茶葉數量同比增長4.6倍,其中對俄羅斯出口茶葉數量同比增長8%,金額增長32%,這是獨聯體國家中最具消費潛力的市場。預計今年我國對獨聯體國家茶葉出口將繼續呈上升態勢。
盡管歐盟對茶葉進口的農藥殘留標準近乎苛刻,但林文僑還是認為隨著出口企業建立了有機茶、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有效控制了茶葉農殘含量,提高了茶產品質量,鐵觀音在歐盟市場上的銷售仍有較強潛力。
對于搶占國際高端市場,林文僑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建議應突出其原產地特色,塑造精品意識,樹品牌,先出貴族化精品,占領高端市場后再推出低價產品。
“歐洲需要口味重的,而東南亞則喜歡新鮮清香的。”林文僑認為,不同國家對茶葉的口感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在鐵觀音的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并根據不同國家的消費習慣生產出對應產品。
“在國外,多數是大財團在經營茶葉,鐵觀音走向國際化,也同樣需要大財團的介入。中國經營茶業的企業數量多,但龍頭企業少;家庭式、小農性質的企業多,現代全球化企業少;產品品牌多、名牌少。安溪鐵觀音名頭響,但經營的企業較弱,通過大財團介入等多種形式,能有效地改變原來小作坊的運作方式,打響品牌,提高中國茶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林文僑說。
題記:
富有不只是金錢上的富足,而是人一生的心安理得。林文僑讓自己問心無愧了。
“林文僑”在泉州茶人的視野中絕不是陌生的字眼,這樣幾個字的組合傳遞著一種信息,那就是堅韌求新精益求精。
當林文僑身上集中了過多的榮譽時,我們對林文僑產生了興趣,此時的林文僑他在想什么,而之前他又出于何因選擇了自己的戰略?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方成大任也。林文僑來自一個窮困家庭,但憑借刻苦精神,他改變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1958年冬天,因為貧窮,3歲的林文僑差點被賣以換取40千克的糧食,就在那時一個算命先生預言他長大后將成為一名村支書,才讓他不致被賣。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當林文僑到了上學的年紀,家人默默地省吃儉用以各種方式保證他能夠上學。林文僑也從不讓家人失望。他成為村里僅有的三名考上重點中學孩子中的一員,他赤腳奔波于學校與家三十多公里的山路之間,后來他用大哥給他的大28自行車在路上載客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少年的堅韌初露崢嶸。
男兒志四方,高中畢業不久,林文僑棄筆從戎。在軍隊中,他刻苦鍛煉,軍事本領過硬,保持著多項記錄。從一名新兵到最后南京軍區司令部參謀,林文僑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一直走在人前。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1990年,林文僑轉業回鄉,繼而入主遠太集團,開始了艱苦創業之路。
在商海中,林文僑目光犀利,氣魄驚人,以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成功投建了福建省第一塊臺商成片土地開發區;可他憑著吃苦的毅力蓋了當時泉州的第一高樓???22層的遠太大廈,蓋樓之前他承擔著巨大的社會壓力、面對著眾人的冷言冷語以及疑問的目光;創建福建省第一家年產超過1億支圓珠筆的遠太文化用品公司,并于2001年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
現在的遠太集團已發展成為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工商貿、文體旅并舉,注冊資本3.1億元,擁有21家子公司,3000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范圍也由泉州擴展到北京、香港、福州、湖北等地。企業連年被評為省100強、納稅大戶、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回顧過去,這位茶鄉巨子感慨頗多,出身貧窮的他,憑借堅韌氣質和不懈努力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取得巨大的成功,同時也締造了一個個奇跡,讓世人贊嘆不已。
達則兼濟天下:
林文僑富而思源,捐資千萬回饋社會
從貧困鄉村走出來的林文僑,在經歷了17年的軍旅生活后下海從商。人生的履歷發生了大變化,從事的工作發生了大變遷,然而,人生觀卻一直沒變,他要盡自己所能,給予社會,回報社會。他不耽于沉溺在個人的成功中,他背負著遠超過此的追求。
1994年,遠太集團設立“好得利希望工程基金會”,把自己生產的“好得利”義賣一年,利潤所得全部獻給希望工程。同年,遠太捐資100萬元興建安溪縣希望小學。
1996年,林文僑出資近200萬元幫助家鄉修公路,建學校,扶持鄉親種植果樹。為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培養家鄉建設人才,他捐資近百萬元給魁斗中學和安溪一中母校。
然而,遠太不僅為大辦教育推波助瀾,也為體育和其他事業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1995年,遠太參加福建省首屆體育金牌拍賣會,一舉獲得郭躍華一枚金牌,刷新了全國體育金牌最高拍賣價。繼而,成立了郭躍華乒乓球俱樂部,5位世界冠軍參加成立大會并作了精彩的表演。世界冠軍走近泉州人民,給泉州人民參與體育運動以很大鼓舞,鍛煉的熱情不斷高漲。
1996年,俱樂部代表泉州市參加福建省第三屆工人運動會乒乓球比賽,榮獲三項第一、兩項第二、一項第三和體育道德風尚獎。
1997年,遠太集團屬下的襄樊遠太銀冠保齡球有限公司開業,從而把遠太的體育之風傳送到中原腹地。1997年,遠太捐建的網球俱樂部開張,國家女子網球隊到泉州遠太網球俱樂部進行冬訓,備戰亞運會和奧運會。遠太點燃的體育之火,很快熊熊燃燒。
1998年起連續三年,遠太集團獨家贊助國家女子網球隊到泉州“遠太網球俱樂部”冬訓,備戰2000年國際女子網球衛星賽及奧運會。
1999年,遠太與解放軍報社等單位聯手舉辦 “戰士與祖國”軍旅書畫大賽,百名將軍參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做位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林文僑,始終不忘“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個道理。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在董事長林文僑的帶領下,遠太集團自1993年以來,累計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贈3000多萬元。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其金質獎章、“惠澤桑梓”匾額和榮譽證書,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儒商情節 圓夢茶鄉:
天價購茶王助推鐵觀音身價 購買老茶廠誓創“中國立頓”
君子贈人以言,庶人贈人以財。林文僑明白,以一己之力無法使家鄉擺脫貧窮,只有真正帶動家鄉茶產業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才能真正造福鄉里。
早在1993年,福建遠太集團首次舉辦茶王拍賣會,集團董事長林文僑出價1萬元買了1斤鐵觀音,開創了茶價的炒作先河。
6年后的1999年,林文僑在香港“鐵觀音”茶王拍賣會上,花11.8萬港元競買到100克安溪鐵觀音茶王,“天價”字眼從此出現在茶史上。此事引起了不少人的議論,褒貶各異。問林文僑,他說,做這件事很值得,因為,安溪縣現在有25萬畝茶園,年產茶葉1.5萬噸。粗放的茶園管理和粗放的茶葉加工,經濟效益很難令人滿意。舉辦茶王賽,目的就是促進茶葉質量的提升,從而推動茶葉從量變到質變的進程。花11萬港元買100克茶王,看起來似乎不值得,實際上它的價值早已超出錢的本身。對安溪茶來說,林文僑是一個值得感謝的助推器。天價提升了鐵觀音身份,閩南鐵觀音的價格從那時起一路高漲。
正當安溪茶有了名氣,也有牌子時,林文僑看到了另一個機遇。“按照國際上的慣例,都是由大財團控制茶葉經營,像日本的三井集團,茶葉只是其旗下的一個部門。這樣做,能夠為資金實力較弱的農產品企業注入充足的資金。”這是這位茶鄉巨子,對家鄉茶葉產業發展的看法。
2006年,他出價2.5億元,收購了有50多年歷史的安溪茶廠,茶廠的茶葉品牌“鳳山”也隨之被收編。他轉戰家鄉的茶產業,按照他的想法,就是要打造安溪鐵觀音百億產業鏈,讓安溪鐵觀音大力發展起來,讓家鄉茶業的發展來帶動家鄉經濟的提升。
接收茶廠兩個月后,林文僑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人文奧運,茶香世界”評茶活動。他把這個活動看成經營茶產業后的第一次硬仗,精心應對。為了收集到最好的茶葉,茶廠的工作人員愣是連續兩天沒合眼。最終,他成為此次活動的最大贏家:獲得2金1銀1銅的殊榮。
從北京歸來不久,他就以安溪茶廠為基礎,組建安溪鐵觀音集團,欲做大產業鏈,運作出一個“中國的立頓”。
近期,隨著包括泉州旗艦店、安溪旗艦店等十家連鎖店正式開業,他的市場拓展步伐一步步加緊。
林文僑透露,今后安溪茶廠有限公司將轉變經營機制,改變經營理念,由單一的茶廠經營向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茶葉生產走產業化發展方向,具有為泉州打造一個新的百億產業的提升空間。除了建個萬畝茶園及高科技園外,他打算建造“世界鐵觀音經濟總部大廈”,以此打破國外貿易綠色壁壘,增加出口。他的設想是依托安溪的茶葉基地,進行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