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
清代末期,運銷西北地區的茶葉,除了陜西漢中茶葉外,南方茶葉(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以及四川的茶葉),尤其湖南黑茶,幾乎占領市場。
清代后期茶馬互市以及茶葉交易得以繼續進行,茶葉的主要供給地是陜西、四川和南方的部分產茶地區,而負責茶葉運輸的主要是西北、山西等地的商人,清代后期茶馬互市中的甘商分為東西二柜,據左宗棠奏《變通辦理甘肅茶務疏》載:“溯甘省茶商,舊設東西兩柜。東柜之商,均籍山、陜,西柜則皆回民充商,而陜籍尤眾”。
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和陜甘回民起義的爆發,使西北茶葉貿易通道受阻,生意蕭條,無人承領茶引,茶商拖欠課稅。光緒元年(1875年),年事已高的陜甘總督左宗棠受命于危難之際,就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同期整頓西北茶務,左宗棠實行四大措施。
一是豁免歷年積欠,消除茶商顧慮。規定“豁免積欠課銀,停止應征雜捐。這一措施調動了茶商的積極性,許多商人改營茶葉。
二是另組新柜,恢復茶銷規模。左宗棠整頓原有東西二柜,又組織了新的茶葉組織--南柜。據《清史稿》卷124記載:左宗棠“遴選新商采運湖茶,是曰南柜”。南柜的茶商主要是湖南老鄉,南柜在西北軍政府的強有力的扶持下,經營業務和規模迅速發展,經營產品主要是湖南黑茶。
三是改引為票,嚴格稅制。整頓茶務之前,西北地區的茶商一般靠“茶引”購買茶葉,當時規定1引80斤,茶商可不受數量限制,隨意領取茶引,有的商人領取的茶引多達數十乃至百引。這樣就使得茶引制相當混亂,既缺乏嚴格的管理,又易偷稅漏稅。左宗棠改“引”為“票”,“以票代引”。
四是鼓勵茶商運銷湖南黑茶,與外商競爭。針對外商在沿海各口岸購銷茶葉的現象,左宗棠經過與湖南管理當局協商,對于持有陜甘茶票的茶商運茶過境時,只征收稅金2成,其余8成由陜甘都督府補貼,在湖南應解甘肅的協餉內劃抵。這一措施可謂一舉兩得,既激發了茶商經營湖南黑茶的積極性,又解決了甘肅協餉歷年拖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