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茶業界,貴州省農委副主任胡繼承的“狼群理論”已深入人心,特別是2009年更是演繹得淋漓盡致。說起“狼群理論”,胡繼承最早提出于2006年,當時很多人不理解。
胡繼承解讀說:2006年,貴州100多家茶葉企業還是一幫作坊式企業,貴州茶葉品牌,是一支支質量好但要規模沒有規模、要標準沒有標準的“貢茶”式的產品。貴州茶葉企業都說自己的比別人好,誰也不服誰。那時候,貴州茶葉品牌建設靠培養企業品牌是靠不住的,我們找了一大幫人研究,琢磨能不能把貴州好山好水處處產好茶這個優勢利用起來,先整體推薦“貴州綠茶”這個母品牌,而后就有了“貴州綠茶·秀甲天下”這個口號,在這個旗幟下,把上百家小規模企業聚集在一起,擰成團形成合力,“黔茶”這個母品牌下再集聚一批地域品牌和企業品牌。
從全國來看,貴州農業的優勢產業都是后來者,別人從規模、標準、品牌上都占據優勢。在這個背景下,貴州企業靠單打獨斗毫無希望。幾百家規模偏小的茶葉企業只有團結起來協同作戰才可能有勝算。這幾百家茶葉企業團結起來就可能成為一群“狼”,一家家的企業有機會從“狼群中的羊”成長為“狼群中的狼”,才能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真正攻克大市場,這就像一只狼面對獅子、老虎等比自己大的獵物時無力應對,但一群狼協同一致就能制服猛獸,獲取獵物。胡繼承認為,實施狼群理論就是把貴州茶企趕出去。事實上,狼有許多不為常人認識的優秀品質,比如合作精神——一只狼根本不是一頭虎的對手,但四五只狼卻可以逼退甚至殺死比它們強大得多的老虎,正所謂“惡虎難斗群狼”。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狼族憑借堅韌、頑強、忠誠、合作、犧牲等自然界最優秀的個體素質與最卓越的團隊精神,成為最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種群,成為個性張揚的強者,始終牢牢占據著強者的地位,從而雄行于天下。
“貴州茶葉面對國內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如果不實施狼群理論走出去比拼,不久的將來,我們將一敗涂地”,胡繼承說這不是危言聳聽。為了將貴州茶企業鍛煉成為富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強者,2006年底,當時的省農業廳組織了51家企業到北京參加茶博會,那時侯50家企業占據100平方米展廳,很尷尬,但把多彩貴州、把原生態的貴州茶產業展現給了業界和茶葉消費者。一位縣領導曾感慨道:2006年的貴州茶企,是一群弱不禁風的羊群,營銷形式老套,甚至走出去交往的意識都不足。但經過三年的洗禮、掙扎和拼搏,貴州茶葉企業的競爭意識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成效也很突出,企業不斷壯大,這要歸功于“狼群理論”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