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人要賣茶,乍一聽就覺得這事有點不靠譜,東莞產茶很少,賣茶這事怎么會跟東莞拉上關系?但這事卻是真的。被媒體稱之為東莞東城茶葉市場各商戶“大總管”的黎熾棠最近投資了120萬元,選了一個600平方米的場所成立了一個老茶俱樂部。其目的就是想“借助這一平臺,讓東莞老茶走出去,走向全國市場。”
茶產云南,茶存東莞。所謂的東莞老茶,其實就是前些年東莞人收藏和自制的普洱茶。按民間的說法,云南所產的普洱茶有三分之一都流向了東莞。在東莞,被所謂的升值之說套牢的收藏者不在少數。被砸在東莞收藏者手中的茶葉量非常大,夸張一點的說法是,這些藏茶,東莞人自己喝三代人都喝不完。
作為收藏品,普洱茶并非主流品種,其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也非泡沫充盈時,如炒家所宣傳的那樣。翻開數十年前出版的收藏書籍,大多數書籍都不涉及普洱茶一品。即便有介紹,也只是區區幾頁,顯見其時的收藏界對此并不重視。
普洱茶收藏熱潮只是一個典型的區域現象,主要流行于云南和廣東地區,而東莞更是區域中心。前幾年的東莞,有錢人見面談的就是藏茶和藏酒,聚會要做的就是斗茶,經常會聽到說誰誰誰家藏了多少噸茶。
老茶俱樂部叫賣的就是前些年的藏茶和自制茶。不過,東莞要賣茶,特別是老茶其實難度真的不小。賣茶的賣法很多,但產品定位卻相對簡單,以價格來定位,不過是高檔茶還是低檔茶罷了。無論是高檔茶和低檔茶都是一個市場概念,其定位標準是依據市場消費形態。有錢人和有錢的單位喝高檔茶,沒錢的百姓和沒錢的單位喝低檔茶。但東莞的老茶不是一個市場定位形態,而是一個收藏形態。于是,就出現一個問題,要買老茶的市場在哪里?消費者是哪些人?
以老茶概念推廣普洱也難說沒有市場,但這種市場極高檔也極具小眾。越小眾的市場越需要收藏文化的支撐。就像文物收藏,全國95%的收藏者都虧本,95%的收藏都是假貨,但進入的民間資本和機構資本源源不斷。普洱茶的收藏價值被藏友廣泛認識其實只是近十年的事。而且,經過前期的泡沫洗禮,不少藏友被套在高位,這些都影響著藏友對老茶價值的信任。老茶在南方銷售,藏友沒錢,且有出貨套現的意愿;老茶到北方銷售,卻又受收藏文化的局限,找不到大量的收藏者。
在資訊如此發展的今天,對于遠方的市場而言,東莞其實也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城市,東莞人將老茶砸在手里的消息,地球人都是知道的。如此,東莞老茶要賣上個好價錢,銷量就會少;要想上量,價錢就高不到哪去,而且老茶從來就沒有全國性的銷售渠道,也缺少強勢品牌,想吸引大眾消費也難。所以,東莞人要賣茶,還是先想好,該如何給老茶定一個市場地位。有了準確的定位,才有大量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