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隨著茶葉生產與貿易的發展,涌現了大批以茶為題材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等等,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詩人的感遇,而廣為后人傳誦。
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輟農桑,采摘實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
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