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任何一款紫砂壺,不但要有工藝師其獨特的構思,以及創新的想法,在制壺技藝上也要有一定造詣,技藝決定了紫砂壺的工藝,也是一把成功紫砂作品中最關鍵的一步,這也是選購紫砂壺之時重要的一步,因為工藝水平的高低是判斷一把紫砂壺好壞相當重要的一個條件,總體來講,紫砂壺的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壺嘴、壺把、壺鈕,要三點連成一線。這點是許多藏家們所十分看重的,尤其是對水平壺、西施壺等基本壺式這點要求最高,它們看似比較簡單,實則不然,甚至包括許多知名家的壺在內,仍然有很多的紫砂壺嘴歪把斜。此外,上把與下把并不在同一條垂直線上的情況也司空見慣。當然,像這樣的紫砂壺同樣也能泡能養,只不過中國人講究的是“大中至正”、 “允執厥中”,所以除非是找人特意去設計成這樣的紫砂壺,不然仍應當去慎重審視為最好。
2.壺的囗與蓋要嚴緊的密合。圓壺要能夠旋轉滑順并且之間沒有阻礙,方壺要求每一面的接縫平直而且不變形,筋紋器更是要求能夠達到面面俱到的“轉通”地步。除了去采用上述的目視、手試之法外,我們還可以在壺自身盛水以后,舉起壺作注水狀,將食指壓緊透氣孔,如果能夠達到即壓即停并且還滴水不漏的效果,就表示了壺蓋與壺自身的閉合度比較高,與外界空氣的接觸比較少。少數技術比較好的工藝師還能夠達到將壺嘴塞住的情況下,手捏壺鈕便可以成功的將全壺提起的地步。 壺的自身線面修飾比較平整、內壁收拾較為干凈俐落,落款十分明確且較為端正。通常,判斷一件砂壺的做工好壞,我們可從外觀上去審視工藝師是否有去用心的將壺身的棱線、線條、轉折、修飾漂亮規整來作判斷。
判斷一把壺的落款是否大小合適、位置適中、深淺合度,它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此外,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一點是,壺身內壁流嘴的接口以及壺塊面的接縫是否還殘留有施工泥屑,內壁、內底是否收拾干凈……這些微的小細節都足以看得出制作者的制作態度是否十分的嚴謹、謹慎。 胎土要求要比較的純正,火度也要控制的十分恰當。有一些砂壺乍看之下油光燦然,其實沒養之前就先亮有的是賊光浮動,色相十分詭異,這些征兆都顯示出了此壺的土胎并不純正或者是作者的配土十分的差。至于紫砂壺的燒結火候是否很恰當?則需要長年累月的累積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一般可用壺蓋輕輕的敲擊下壺身,若呈鏗鏘含韻之聲,則代表火度適中若是呈混沌低郁之聲、則代表火度稍嫌不足相反,如果呈高尖乾脆之聲,則代表過火或加有玻璃水。應慎重篩選,切忌不要沖動因為紫砂壺的造型五花八門,變化多樣,但美感的標準則依各人的審美涵養而有所不同。有的人愛花貨的精工細描,還有的人愛光貨的簡單大方,誰也不用委曲誰、所以砂壺的造型孰優孰劣也是不能夠一概而論的。真正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如何,買紫砂壺千萬不要光沖著壺的作者的知名度或別人的強力鼓吹而沖動而購買,否則日后極為容易后悔。
一款工藝極佳的作品在欣賞或者品茗之時能都讓人心靜平和,所以挑選紫砂壺就像女人挑選衣服一樣,不但要適合自己,同時也要讓人看后稱贊,選購一款適合的紫砂作品實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