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為世界三大健康飲品之一,足跡遍布了整個世界,目前世界五大洲有50多個國家種植茶,有120多個國家的20億人有飲茶習慣,而各個地區的飲茶習俗、文化又有著爭奇斗艷的特色。不同的茶文化,反映了不同國家、民族、地區的不同價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淺談中國茶文化與世界各地茶文化
茶文化作為一種范圍廣泛的文化,使其雅俗共賞,各得其所。那么什么是茶文化呢?廣義而言,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隨著人們生活的相對豐富,使我們有條件以茶為載體,去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和營造美的生活。隨著茶的精神文化延伸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各地區不同的茶俗風情,使茶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茶的發源地,中國的飲茶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世界各國的種茶和飲茶習俗,最早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播出去的。茶的最初發現,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獲知茶有解毒功能和治病作用,到了武王伐紂時期,茶葉便已成為皇室的貢品。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便是茶道。中國人不輕易言道,在中國飲食、娛樂各類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在唐朝以前,就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中國茶道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哲學思想。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為中和之道;二為自然之性;三為清雅之美;四為明倫之理。茶的品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因此中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飲茶中,吟詩議事、調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盛唐時期,飲茶已蔚然成風,茶已成為“不問道俗,投錢取飲”之物,上起天子,下到黎民,幾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飲茶,其中文人墨客更視茶為風雅之物,他們評茶品水,吟誦茶詩,做茶畫、著茶書,茶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