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得6000多塊,可以多買點年貨過年了。”
“這個小伙人不錯,每年都準時在年前把我們的工資結完。”
“明年還繼續給他做活,不擔心干了活拿不到錢。”……
這個春節,在普安縣白沙鄉中箐村,90后創業青年賀鑫成為家鄉人熱聊的話題之一。因為在過年前一天,他把一年來在他茶山上務工的81名工人召集在一起,將20余萬元的工資以現金方式悉數發到了他們手中。
賀鑫是土生土長的普安縣白沙鄉中箐村人,同時也是貴州世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18年,為了響應普安縣大力發展茶產業的號召,在外打拼創業的賀鑫毅然回到家鄉,投資50余萬元,在鄰村卡塘村承包荒山300余畝,種下茶苗60余萬株。至此,為荒山點綠成金的同時,也為當地的鄉親們提供了不少家門口務工就業的機會。
賀鑫的茶山
茶苗種下地,為茶園除草、翻耕、施有機肥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茶園每年都需要在周邊定期雇工人進行管理。賀鑫的茶園自2018年種下茶苗以來,每年用工量都在2000余人次左右,其中大多數人都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因為處于創業初期,我只能通過以短養長的方式來養這300畝茶園,我必須在外面做其它產業才能彌補茶園的開銷,所以我將茶園交給非常信任的人來打理,自己在外面掙錢。辛苦一年,不論掙多掙少,但過年了,即使借錢也一定要把家鄉人的工資結清,因為他們掙的都是辛苦錢、血汗錢,有可能他們一家人都等著我發工資買年貨呢!”賀鑫對記者這樣介紹道。
賀鑫口中非常信任的人,便是一直為他管理茶園的鄧吉書。鄧吉書說:“每年公司都不會欠我們務工的一分工錢,雖然可能晚一點,但一定會在過年之前結清所有人的工資。正因為這幾年賀鑫都如期在年前給大家結清工資,所以周邊的許多群眾一有時間都喜歡來這里來務工干活。”
“種茶和種莊稼一樣,管護很重要,需要認真做好每一道工序,每年購買有機肥和使用勞動力都需要不少開支。雖然自己一年也就掙個十多二十萬,說不定還不夠發工人工資,但是看到工人們收獲勞動成果時臉上露出的喜悅,便更加能激發自己堅持艱苦創業的激情。作為當地人,我希望把這300畝茶做成自己的一份事業,也希望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能夠力所能及地帶動一方群眾增收。”賀鑫說,如今茶苗已種下3年有余,已達到茶葉初采標準,今年茶葉初采,還將需要大量的用工,希望能為那些出不了遠門的鄉親提供多一些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來源:貴州日報
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