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形形色色的不同發酦程度茶類當中,包種茶(尤其是半球型包種茶,俗稱烏龍茶,或凍頂型包種茶)是最為講究烘焙技術以改善品質或延長貯藏壽命及因應消費市場口味需求的一種茶類;可以說很少茶類之加工需要像半球型包種茶在干燥完成之后,仍需耗費如此龐大之人力、物力和時間再行烘焙茶葉。
烘焙之所以對半球型包種茶具有如此重大意義,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下列五項:
烘焙仍為目前現行改善或去除包種茶粗制茶普遍帶菁臭味和不良雜味的最為有效且經濟簡易實用之方法,在未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取代之前,烘焙乃成為半球型包種茶產制的必要加工步驟。
除了藉包裝(真空或充氮等無氧包裝)及低溫冷藏延長茶葉貯藏壽命之外,烘焙為一有效延長茶葉貯藏壽命之重要方法與手段。
因應茶葉消費市場對各種不同口味(焙火程度)之需求,各種焙火程度之茶類,可以提供消費者更多元化口味之選擇。
具焙烤風味之區域性特色茶,尤其如典型之凍頂烏龍茶為其必要特征,亦為市場需求,因此后續之烘焙加工步驟乃為必要程,否則失去該種茶之特色。
改善或去除成茶貯藏后品質劣變之缺點,尤其如陳味、油耗味及貯藏臭和其它異味等,再烘焙為一重要方法。
緣于烘焙對半球型包種茶之重要,因此翻閱歷來國內外有關茶葉烘焙之文獻,在各種不同發酵程度之茶類當中,就屬包種茶之烘焙試驗研究做得最多。而統計現行臺茶產制技術問題,有關包種茶烘焙之問題亦為當前茶農、茶商及茶藝業者,最為關心和詢問最多之問題。本文擬就現行有關幾種不同烘焙方法對半球型包種茶品質及貯藏性之影響,做一簡要記述和評估,期以有助于相關業者對包種茶烘焙之認識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