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咸豐縣清坪鎮把界村支部書記王明峰收到了在外打工的該村風洞巖小組楊正權寄來的1000元錢。而這筆錢是用來支付老楊今年冬天整地種茶時請工人的工資。
像這樣的事情,今年冬天在把界村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們聽說今年村里在搞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茶葉時,紛紛回到家鄉,參與到產業結構調整中來。像楊正權這樣實在是趕不回來,就寄錢回家,委托自己的親友,請人將自己的田地改種。
把界村在今年的秋冬季綜合開發中,依托茶葉特色產業,搶抓國家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后續建設工程的機遇,用足用活茶葉營造和改造項目實施的相關政策,加快茶葉產業發展。通過采取劃定種植區域,召開各類群眾會議,細算產業收入對比帳,鎮村干部進村入戶,包戶包田塊落實責任等多種形式,精心組織實施,使老百姓的傳統農業觀念得以改變,全村上下正掀起一股改田種茶的熱潮。目前,已有62戶簽訂茶葉種植合同面積961畝。其中的400余畝已經栽種上了“早發一號”品種。
該村現有老茶園800余畝,但由于多年來缺乏科學管理,大部分茶園鮮葉采摘率低,經濟效益受到影響。該村采取樣板示范,重點指導的辦法,讓茶農系統掌握管護修剪技能,多次召開老茶園改造管護現場會。縣農業局及鎮農業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現場示范,耐心為茶農講解老茶園的管理知識,科學種茶的理念逐漸深入,已有90戶茶農基本完成改造管護,涉及面積500余畝。
一直以來,該村由于缺乏龍頭企業的支撐,茶農采摘的鮮葉賣不出去,茶葉產業也不能形成規模,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該村積極招商引資,引進河南信陽客商在把界投資辦廠,解決茶農茶葉賣不出去的問題。據了解,正在籌建的恩施香格里茶葉加工有限公司,計劃投資300萬元,設計年加工鮮葉20萬斤,可實現產值250萬元,能為當地茶農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00萬元,解決富余勞動力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