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葉已經很普及;因茶味甘而香,能振奮精神,當然大受歡迎。
唐玄宗時有一位名叫封演的進士,在"封氏見聞記"上說:"玄宗開元中,泰山靈嚴寺之降魔大師普及禪教,當他坐禪時,祗喝點茶。
於是一般人競相仿效,都把茶當作飲料用,遂成風俗。"嗣後從山東傳到唐代國都長安,而長安城內開設茶館者,不問道俗,凡是付錢的都可以飲用;至於茶葉的來源,都從江淮一帶用船車運過去,種類繁多。
此外,"杜陽雜編"載有唐文宗常請學士們進入內廷,研討經義典籍,下令宮女準備茶飲賜予學士。由上二例可知,在唐朝,不管是朝廷文武百官,或是販夫走卒,茶是普遍的飲料了。
正如陸羽《茶經》六之飲上有一段:"茶隨時代之不同而使用日廣,世俗浸潤,國朝盛行,兩都、荊州、渝州諸地,已成每家之飲料。"
事實上真正使茶由藥用、飲用變為品飲,并且由一種習慣、愛好、生理需要升華為一種文化、一種修養、一種境界的,應該歸功于一位偉大的人物和一部偉大的著作,這就是陸羽與他的《茶經》。
《茶經》的出現是茶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它造就了唐人熱烈的生活情調以及豐富濃郁的社會風采。
從此以後,唐代的茶業充滿活力,氣象萬千;茶產日興,名品紛呈;飲茶之風,遍及朝野;茶葉貿易,十分活躍;封建茶法,應運而生。不惟如此,它也開啟了以後茶文化異彩煥發的局面,對中國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