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縣生產黑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萬歷年間由戶部正式定為運銷西北地區以茶易馬的"官茶"后,陜、甘、寧、晉地區的茶商,到朝廷在各地設置的茶馬司以金(貨幣)易領"茶引"(按:明制茶課引規定: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至安化大量采購黑茶磚,運銷西北地區以茶易馬(按:明洪武二十二年所定茶易馬分上、中、下三等:上等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馬每匹七十斤、下等馬每匹五十斤)。
大都運往蘭州再轉銷陜、甘、青、新、寧、藏少數民族地區。明末清初西北地區的"邊茶"十之八九由安化黑茶供應,多在陜西涇陽壓成茶磚。1939年,湖南省茶葉管理處在安化縣設廠大批量生產黑磚茶,產品分"天、地、人、和"四級,統稱"黑茶磚"。
1947年,安化茶葉公司設廠于江南鎮,在茶磚面上印有"八"字,稱"八字茶磚",供不應求。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白沙溪茶廠前身)積極擴大生產,產品改稱"黑磚茶",主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
磚茶原產于湖南安化白沙漠,1939年前后開始生產。因磚面壓有“湖南省磚茶廠壓制”8個字,又稱“八字磚”。因磚面用凸字字模,蘭州市場稱黑磚為“鼓字名牌安化黑磚”。現在年產量約5000噸,主銷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以蘭州為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