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的出現和茶葉產業的擴大,茶葉中的污染物殘留問題也日益嚴重。農藥殘留是當前茶葉出口和內銷中遇到的最大的衛生質量問題,同時也是我國茶葉生產上長期存在的“老大難”。近幾年不少茶葉進口國都針對農殘頒布了限量標準,尤其是歐盟,到目前為止,已經對茶葉農藥殘留作出了118項最高限量規定,加上歐盟各成員國如西班牙、德國、荷蘭等國家還分別有自己本國的農殘執行標準,檢測項目越來越多。尤其是西班牙等國自2001年初開始,在對我國出口茶葉采取嚴格檢測措施的同時,并將農殘超過限量規定的案例列入了歐盟委員會食品快速預警系統予以了通報。從我國農藥的殘留情況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是六六六和DDT。由于相關政策的出臺,近年來,這兩種農藥的殘留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對于我國綠茶、普洱茶、烏龍茶這3種茶葉的出口檢測結果及一些報道中,可得到結論是:
農藥殘留問題,在綠茶上表現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在于綠茶采摘時間較早,一般為每年的三四月份,這個時期茶樹蟲害還比較少,因此農藥的使用也相對較少。浙江綠茶有望成為全國無污染綠茶的先鋒。
對于福建烏龍茶,有報道認為近年來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優樂得等農藥有可能發展成為我國茶葉農殘超標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現狀,福建烏龍茶產區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采取了多項綜合措施,從源頭抓起。通過培育改良抗病蟲害的茶樹新品種、加快生物防治步伐、加大生態、有機茶、無公害茶園基地的建設、建立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落實各級領導責任制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烏龍茶農殘超標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確保了茶葉安全質量。
云南茶葉由于,一是云南茶葉種植區域海拔較高,氣溫低,病蟲害少。二是茶園分散于山林中,自然生態平衡能力強。三是農業生產水平較低,茶農收入少,用藥也少。四是云南山高坡陡,偶有用藥也容易被雨水帶走,不易在土壤里殘留。五是云南工業污染少。前幾年,云南出口歐盟三千多噸茶葉,沒有一例農殘超標。值得關注的是,今后普洱茶市場好了,茶農收入增加,用藥也相應增加。如在發展中農殘問題解決不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若干年后市場準入標準提高,普洱茶農殘會不會增高?因此有關部門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制定有效措施,保證普洱茶出口農殘不會因市場準入標準提高而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