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將對野生茶及古茶園進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
云南地處世界茶葉原產地的中心地帶,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野生茶樹群落、古茶園保存面積和種類最多的省份,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也是未來茶產業發展的重要種質資源庫,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和生產應用價值,如進行合理的保護性開發,這些寶貴的資源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我國現有茶科植物12個種6個變種,云南就分布有8個種6個變種,我省現保存的具有一定規模的野茶和古茶園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臨滄和思茅等邊疆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山區。
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葉,其利用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的商朝,由于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孕育了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云南省至今仍有數百年以上古茶園和數千年以上野生茶樹分布,是云南作為茶樹原產地、茶樹馴化和規模化種植發祥地的“歷史見證”和“活化石”,是未來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種質資源庫。
目前,國際上對有機茶產品的需求極為旺盛,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優質有機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高達千元以上,而野茶和古茶樹的鮮葉是制作有機茶產品的最佳原料。因此,對云南野生茶及古茶園的有效保護和有機茶的合理開發,將有力地推動云南傳統優勢產業的創新,并為重新打造云南茶葉世界性品牌提供新的契機。
為有效保護珍貴的野生茶資源,云南省林業廳日前做出規劃,對野茶樹及古茶園有機茶產品實行保護性開發,即在劃分保護與開發區的基礎上,采取限制采摘量的措施,并著手建立野茶樹及古茶園的保護性開發基地2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