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茶是一種成品茶,也叫茶包或袋泡茶,是將磨碎的茶包入一個濾紙作的小袋中,上面連一條線,沖泡後可以很容易的將殘袋扔掉。袋茶由于其方便性符合現(xiàn)代人的消費習慣,逐漸在賓館、宴會等場合普及,那么袋茶有怎樣的歷史呢?
1908年6月,美國紐約茶商托馬斯·沙利文為了降低生意成本,便決定把少量茶葉樣品裝入一個絲綢小袋子,寄送給潛在客戶試嘗。收到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戶無從下手,便嘗試著把它們浸泡到一杯滾燙的開水中。于是,世界上最早的袋茶就產生了。
當時,飲茶者抱怨綢質袋子網(wǎng)眼太密,茶葉風味不能充分、快速地滲透到開水中。于是,沙利文用絲綿織成的薄紗紙取代絲綢。1930年,美國人威廉·赫爾曼松獲得熱封紙質茶袋的專利權。一直到現(xiàn)在這一設計工藝仍然在使用。
沙利文的無心之舉成就了今天的袋茶產業(yè)。僅在英國,人們每天喝掉大約1.3億杯袋茶。
1953年英國泰特利茶葉公司開始批量生產袋茶并不斷改進茶包設計。1964年,茶包材質被改進得更為輕便細致,這也是促使袋茶更為暢銷的原因之一。
1989年,泰特利茶葉公司重新進行茶包設計,推出圓形茶包。幾年后,泰特利茶葉公司又推出帶束繩的茶包,且茶包中有30種不同的茶葉。此外,金字塔形茶包、尼龍茶包先后進入英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