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磚茶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園萬畝以上,從磨者河邊到曼林山頂60里路溝溝壑壑都是茶。曼莊、曼林、曼遷、八總寨過去都是大茶村,各村產(chǎn)茶都在2000擔以上。曼林古茶園目前在勐臘縣境內(nèi)的5個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1000多畝成片的古茶園,其茶樹樹圍大多在100厘米以上。
蠻磚茶山茶園多,但茶號少。清末民初易武的茶號都到蠻磚茶山買原料,蠻磚茶農(nóng)說:“易武七子餅一半是蠻磚茶。”蠻磚茶山有兩個有名的大寨,一個是曼林寨,一個是曼莊村。曼林寨是蠻磚茶山茶園最多的寨,曼莊村是蠻磚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
蠻磚茶山史話最多的當數(shù)曼莊村,蠻磚茶山的興衰與曼莊村的興衰有直接關(guān)系,從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蠻磚茶山的茶葉集散地和中心大鎮(zhèn)便在曼莊。曼莊在史書中稱為蠻磚,蠻磚的得名,一種說法是跟諸葛亮崇拜有關(guān),說諸葛亮當年來六大茶山時,在曼莊埋下了一塊鐵磚,于是這里就稱作埋磚,后又演繹為蠻磚;另一說法為傣語,傣語中曼莊的意思是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莊過去是土司頭人們經(jīng)常聚集開會商議解決各種事務的地方,故稱曼莊。
漢人進曼莊較早,明朝末年已有江西人、四川人進曼莊一帶經(jīng)商販茶,曼莊村現(xiàn)存有一塊十分重要的大碑,記載著清乾隆六年曼莊人修關(guān)帝廟的情況,從這塊碑上可知乾隆初年曼莊大寨的住戶至少在300戶以上(大碑共兩塊,另一塊10年前毀損),每戶都為修大廟捐了銀。曼莊的這塊大碑是六大茶山目前保存下來的碑中最古老的一塊,大碑上刻著“蠻磚為六大茶山之一”的文字。這塊碑上關(guān)于六大茶山地名的記載,比清人檀萃所撰的《滇海衡志》中六大茶山地名的記載早57年。
曼莊人在民國以前都是以茶為生,糧田開墾較少,自抗戰(zhàn)爆發(fā)后茶業(yè)衰退,住戶有減無增,時至今日,曼莊只有20多戶人家,幾乎都是豐家、衛(wèi)家、權(quán)家的后人。這是一群舍不得丟不下茶山的人,他們說,祖宗的大墳、祖上幾百年種下的茶樹都在這里,心中有一種割舍不掉的情感,他們要陪著祖宗,守著茶山,也守著心中那份不滅的希望。蠻磚茶山的古茶園保存下來的尤其多,長得又特別好,或許是對他們這份情感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