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為鄭家第七世祖先,鄭板橋、鄭和都是鄭家名人。一日,三人相約往鄭家某大戶品茶,主人不在,家中茶童必然要沏茶相待。
鄭家有一種老茶,內涵物質豐富,可是面對三位先哲,茶童卻一籌莫展,三賢人生長在不同朝代,自然不是一種口味。而主人不在家,又沒有其他茶葉和茶具可供選擇。茶童無奈,想起平日里自己有過玩茶體驗,知道一壺茶里可以有不同茶味濃度,知道泡茶水溫會由著水流粗細而變化,也知道主人家這包老茶,清淡或濃郁都有上佳香氣滋味。于是,茶童拿出一把壺來,用一種獨特方式給三賢人泡茶。
只見茶童先行燙洗杯壺,又展現茶葉給先賢們鑒賞,禮儀周全之后,便開始泡茶。
茶童所用扁身壺,上有太極壺蓋,轉動中可以標記不同型位。放入茶葉以前,他將茶中細末用羅篩去除,又用手指撮取面張和中段,他將中段置于壺底根部,又將面張置于壺中流口。提壺沏泡,熱水輕擊茶壺根部,迅即將壺中茶水以細水長流分入鄭玄茶盞。
茶童收壺開封,又將熱水注入壺中,言談中,茶童請鄭板橋喝罷好茶,為自己留下些許詩句惠勞,以便日后紀念。茶童言歸正傳,再次將熱水淋燙在壺身四周。然后為鄭板橋以巡回云手之法分茶,茶湯漸入詩人壺中,茶童以七分茶湯打住,留下三分情意。
為鄭和泡茶,茶童豪氣尤生,他挺直身板,再次淋燙壺身,然后啟蓋高沖,熱水沖擊壺內茶葉噗噗作響。封壺剎那,茶童又將滾燙熱水巡過茶壺全身。鄭和茶碗以粗陶制,型大而胎厚。由于時間擱置已久,茶童又將熱水注入茶碗燙洗,稍過之后棄了碗中熱水淋于壺周。茶童以含首低斟之法為鄭和分茶,壺中茶精點滴盡出,茶湯濃香撲鼻。
當茶童一一奉上茶湯后,便說道:小二烹茶敬三賢,因為品茶的了興趣,鄭玄隨口道:清新可以煉神丹,鄭和也道:苦澀隨人揚帆去,三居閑話有些韻律,令詩人興致更高,鄭板橋道:難得糊涂兩隨緣。隨后便是一派笑聲。
言談笑語過后,三賢人正要起身告辭,主人回府,他詢問三位賢人可喝到了好茶?結果三位都說極致滿意。
主人不信,請茶童出來問究竟,為何你用一把壺,泡一種茶,卻會讓三位不同朝代之先賢,品過茶后這等滿足?三賢人驚詫:莫非我等三位茶湯竟會有大不同?
茶童笑道:小的平日練茶不專心,常有奇思妙想意欲嘗試,如今遇到難題,就大膽了些,請大人原諒。茶童繼續道,其實一壺茶泡不同香味,只是按著主人平日教導,記住了斟茶高低、水流大小、茶葉粗細、茶膽形制、茶器形制、水溫高低、時間長短都會影響茶湯濃度。我只是都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而已。今日所泡之茶湯,一杯清淡,一杯濃釅,一杯適中。分別為了迎合著三位賢人愛好。